與鄒溱商議妥當後,曹柘便揮手散去了虛實幻境,重新迴歸現實之中。

隨手消去廣成子、孔宣以及姬昌父子等人,關於鄒溱的記憶,將一切表面調回正軌,只是盤古幡依舊由鄒溱取走。

又放姬昌父子離去,返回西岐, 正式開啟伐商興周,掀起封神大劫。

往後的發展,依舊會依照慣性,走到必然的節點。

曹柘即使是改變了一些,那些競賽者們,更是大肆修改這個世界的設定, 暫時也依舊不能影響大局。

世界的表象是千奇百怪的,但是內在往往十分的簡單樸素。

聖人之爭,便是大道之爭, 便是人道之爭,更是仙神之爭。

聖人之間的勝負,便是一切的勝負。

其它···不過是順帶而已。

假設通天教主用萬仙陣贏了,那麼截教前期的節節敗退,商朝的失地失人,便也都算不得什麼了。

所歸回人,在樹生的影響下,姬昌確實有了些許改變。

卻又果如曹柘所料,其習性難改,固有的世界觀,無法顛覆重塑,以樹生的長時間影響,也沒能讓姬昌踏上‘正途’,僅僅只是汲取了其中, 對其統治有利的部分。

他依舊還是那個大諸侯,大奴隸主,大貴族。。

其思想的開放性,甚至還不如帝辛。

當然帝辛也並不是什麼好鳥, 只能說大部分時候,所謂統治者的‘憐憫’,都只是在比爛。

既是如此,那麼距離姬昌、伯邑考父子分道揚鑣的日子,只怕不遠了。

伯邑考才是真正的鬥士,一個會與過去做割裂,做告別的改革者。

曹柘為伯邑考先爭取了哪吒與樹生,通天教主也會逐步將截教精英,引入伯邑考的麾下。

以此,便足夠讓伯邑考的勢力成型。

至於如何掌控,又如何壯大聲勢,那是伯邑考的事情,曹柘不會過多的干涉他。

這件事,對曹柘而言,已經是到此為止了。

眼睛緊盯著戰場,其實於曹柘而言,沒有什麼益處。

接下來,曹柘只需要佈局諸聖之戰,便足夠了。

而在這場大戰開啟之前,曹柘最後選擇抽空,去尋一尋灌口二郎神。

網路時代,楊戩江湖人稱‘二爺’,稱清源妙道真君。

坦白說,在封神原著故事裡,二郎神只能算是與哪吒、雷震子‘齊名’的先鋒官,類似於戰將一類的角色,從全篇故事裡的整體實力排名上來講,或許連前二十都不一定能排列進去。

但是事情得割裂了來看。

二郎神的故事,追溯源頭,摘取的是傳聞中的西周大將楊戩,之後亦有數次轉世託生之說,分別另有其它身份,並不全是人神混血,從唐朝起,逐漸有其神名,宋、明時期逐漸壯大、強勢,最終到了現代,經過各類影視作品,以及文學作品的宣傳以及再創作,徹底的踏上巔峰。

理論上‘楊戩’,與很多傳聞中的仙神不同。

他甚至是可以確定為某個具體的人,存在形式,有些接近於關羽,巧合的是關羽也是二爺!

如果將這段神話發展的歷史,當做一個修行者的成長過程。

谷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