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就是一張姨媽巾,用之前都覺得很舒適,用過之後都嫌他很髒。

所以他最終也只做了一代人間的賢相,分封了一塊土地,做了大貴族。

這樣的功成名就,對凡俗之人而言,足以羨慕不已, 卻早已違背了姜子牙的初衷。

起初···他只是想修行,成為長生不朽的仙人。

一頭扎入大劫,封神的利好,他是一口也沒吃上。

事後那些同門的師兄、師侄們,也沒有誰想過渡他成仙。

這樣的結局,甚至還不如填北海的申公豹。

至少申公豹還撈著了一個分水將軍的名頭, 也算是得了長生。

不提姜子牙, 闡教各個山頭,選擇接觸、招攬雲中子的目的很明確。

就是佔位置!

以前上榜封神, 那屬於主動送上鎖鏈,給人當狗。

沒有人願意當狗,所以非得打上這麼一場,輸了的就去當狗,贏了的繼續逍遙自在。

其中又摻雜了西方教的入侵與謀劃,闡截二教的教派之爭,私人恩怨等等。

現在不同了!

現在是企業重組,整個管理團隊,連同一把手全部換新。

如果有‘自己人’能夠在關鍵位置,先搶佔下來,那麼對後續的天帝之位爭奪,是相當有利的。

就說原本的天帝,他也不敢一開始就鼓動道祖鴻鈞搞封神。

因為他一旦搞了,即便是招來了一群狗,也容易被狗王架空, 充當吉祥物和傀儡。

只有等到他自己, 已經穩定住了基本盤,有了基礎的領導班子,再選擇‘外聘’,才能達到權利上的平衡。

所以,為了三界的平衡與穩定,為了梳理各方面的規則漏洞,一個‘眾望所歸’的天帝,應該是共識。

即便不能眾望所歸,新一任的天帝,在重要崗位問題,以及核心權利階層上,都應該是有相當話語權的。

否則重組的天庭,也依舊是一盤散沙,毫無作用。

聖人們可以不在乎,但與天道相合的道祖,卻必須在乎,一定在乎。

因為梳理天道,順應規則,理清三界秩序,這是天道的需求。

天帝能鼓動道祖搞封神,根本緣由就在這裡。

看著這些‘邀請函’,曹柘在想的問題卻很深。

下一步的修行方向, 透過楊戩之口,曹柘已經得到了答案。

進入神話,扮演神話,然後超越、進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