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伯邑考的衣服被強行扒走, 連最後的遮羞布都沒有給他留。

他向那個被他送鞋的男童討要幾片寬大的樹葉遮身,卻被男童拒絕。

樹葉滿山都是,但那都是貴族的‘財產’。

平民想要拾取樹葉,用來遮掩身體, 都不是一件易事。

第四天, 伯邑考飢寒交迫,他開始變得虛弱,開始生病,原本驕傲的臉上, 已經滿是痛苦。

第五天,繼續痛苦。

第六天, 依舊如此。

第七天,以伯邑考的身體基礎,也瀕臨極限,他開始出現幻覺,並且乞求曹柘來搭救他。

生存的本能,正在不斷的壓榨著他的理智,讓他想要做出一些他原本絕不會去做的事情。

第八天,那個被他贈送過草鞋的男童,為他帶來了幾枚果子,並且告訴他,果子是偷來的。

如果不將果核處理好,被貴族的僕人發現,他們會被鞭打。

男童還很慶幸的告訴他,因為這裡是西岐,所以貴族們不會輕易的傷害平民的性命,也不能輕易的劫擄百姓為奴隸。

不過,奴隸們就不一樣了。

如果被發現偷吃主人家的果子,會被直接處死。

伯邑考知道,一個健康的奴隸,當然會比幾枚果子值錢,但奴隸主們需要用這種嚴酷的懲罰,來維持對奴隸們的管理。谷幭

仁慈的對待奴隸,有很多時候,並不會等來他們的感恩戴德。

伯邑考自己從未親自處罰過奴隸,但他知道在家中時,家中的管事們,是如何處理犯錯的奴隸的。

炮烙、醢刑、脯刑等殘忍的刑罰, 也並非紂王首創。

他只是把這些用於奴隸的刑罰,施展在了那些貴族、諸侯身上。

刑罰的殘酷是一方面,這種將之視為奴隸般折磨的屈辱,亦是許多貴族、諸侯,所不能忍受的。

現實十分諷刺!

幾天前, 伯邑考教育男童,不可偷竊,要知榮辱。

而現在,他卻望著盜竊而來的果子,不斷的吞嚥唾沫,飢餓和虛弱,瘋狂的催促著他,做出真實的選擇。

飢寒交迫的伯邑考,最終吃掉了果子,而不是選擇去告發。

第九天,他自己去偷了果子。

幸好沒有被管理果園的奴隸抓住。

第十天,伯邑考又去偷果子果腹。

因為有了經驗,所以安全而歸。

伯邑考怎麼說也是讀過書,懂得用腦的,只需略施手段,便繞開了那些看管果園的奴隸。

第十一天依舊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