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曹柘,因為失去了其它思想為座標、參照物,反而同時也減少了負擔。

那些規定和規範般的框架,正在消除。

他的思想和視角放的更開,漸漸的不再侷限於追求‘不死’。

這就像,有人喝了一杯咖啡,振奮精神準備寫作。

但如果取消了他必須要寫出點什麼來的任務,那他在這段時間裡,也可以選擇做點別的。

比如畫畫、寫歌。

也有可能,換一個方向,反而更容易得到一些原本疑惑不解的答案。

求生、求存,是一切生靈的本能。

但其實,修行便是要在順應本能的同時,又剋制本能。

真正意義上的絕對‘不死’,在曹柘目前獲得的一切思想、知識與認知裡,是不存在的,這是他自己思想上的限定。

曹柘的認知就是,一切存在的有形、無形之物,自誕生起,便有消亡之可能。

而那些古老的仙神,他們顯然有著與曹柘完全不同的認知。

所以他們相信,絕對不死的存在,且孜孜不倦的追尋。。

這一點上,相互間都沒有對錯。

將立場無限放大,世間一切都可謂模糊界限,只存在視角。

索性跳出了不死,去尋求一種超越極限之上的大自在。

當‘死亡’不再成為一種思想的束縛,那麼修行裡可為之處,則添之太多。

整理著思路,捋清楚頭緒。

甚至因此總結出數套行之有效的後續修煉法門,曹柘這才耗盡了思維與積累,短時間內將陷入‘乾枯’狀態。

畢竟,再怎麼思維超頻,積累還是要有的。

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曹柘悄然的取下不死草超頻狀態,思維緩緩的迴歸,一瞬間的肉身與精神重疊,帶來了細微的恍惚,隨後曹柘強勁的氣血一衝,些許的不適應便快速消解,再沒有半點的痕跡。

此時,所有的視線,都緊盯著曹柘,都期待著曹柘分享所想、所思、所得。

曹柘也不小氣,直接開講,將自身在那最後所領悟的‘大自在’‘大逍遙’,透過語言和文字的方式娓娓道來。

只是終究不是直接來自精神、思想的直接照映,傳遞效果差了很多。

不少仙神,聽了曹柘的傳道,雖心中大有所感,卻又生出了強烈的無力感。

越是古老、強大的仙神,越是畏死。

若不畏死,何以長生?

而畏懼死亡,有時候就偏離了追求自在與逍遙。

因為自在與逍遙,是跨越死亡,直面死亡的一種狀態。

也就是說,曹柘的講道,雖然高深,雖然很神奇,但對於絕大多數的仙神而言,卻又是無效的。

他們無法相信,也無法敞開胸懷,接受曹柘的那一套。

最終也只能遺憾。

至於懷疑曹柘沒有教‘真東西’的仙神,也確實有不少。

無論何時,這等心懷齟齬的狹隘之輩,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