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水風,四種世界觀化作的大道, 橫跨億萬山河而來, 然後形成了一股創世演化的力量,開始改造神骨化作的天柱。

山!

正在顯化、崛起!

這是一座真正的神山!

它的基礎,就是古老神祇的骨!

而流轉于山巒之間的,是曹柘恐怖無匹的神力與大道世界觀。

它像是一個博物館, 正優雅而又張揚的,展示著曹柘的強大與博學。

每一寸、每一處,都在閃爍無量的神羲。

山是神之本, 仙之基。

數不清的神話文明中, 無論是創世神話,還是起源神話、星辰神話、日月神話、英雄神話、圖騰神話、末日神話···都與山脫離不了關係。

在遙遠的古時,山就象徵著神秘、未知、威嚴以及神聖。

是一個神話文明, 所不可或缺的神話主體。

如東方神話裡的崑崙山、不周山, 佛教裡的靈山、須彌山。

曹柘要打造屬於他的神話文明, 自然就需要一座極具象徵性的山。

這個時候,再借武當山這類真武道場,又或是隨意的平底起高山, 便不合適了!

前者無法承載曹柘的野心, 且還有占人道場之嫌。

後者過於平實, 於曹柘而言雖無影響, 但對外張揚氣度卻難以展現,也更難得到更為廣泛的認同感與崇拜、震撼之意。

雪山女神本體原本坐落之地,本就是地脈之彙集,神韻之凝結, 氣象之所鍾愛之處。

雪山女神所象徵之山,本就是鬼方諸神所認同的‘神山’之一,是鬼方神話的起源之一。

她既然讓出了這樣的寶地,曹柘當然是當仁不讓!

新生的神山,就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掌,正一點點的雕琢形成。

每一處,都顯露出了宛如自然造就般的鬼斧神工。

而就在這座山上,開始出現一座又一座的神座。

它們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展現出不同的風貌,有著不同的韻律, 甚至記錄著各種各樣強大、神秘的訊息。

這些神座,都還沒有主人, 正等待著它們的主人。

而神座的數量,卻一點也不稀少。

它不是十座、百座,也不是千座、萬座!

甚至不是十萬、百萬!

逐漸成型, 逐漸完整的神座,在這堵住諸天,甚至繼續向上穿鑿的神山上, 足足有一億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