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明智之選!”曹柘道。

雖然很多時候,人們強調‘道’,而鄙夷‘術’,但術的多樣化與低門檻,才更適宜於普羅大眾。

往通透了解釋,‘術’是透過長時間,多種類的實踐,而邁往正確的道路。

而道則是站在正確的綱領上,統籌一切,再想要戲分出具體的術,便若掌上觀紋。

兩者的區別,是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而已。

歐陽鋒對自身極為了解,他的根骨悟性雖然尚可,卻也只是尚可。

真正的強大之處,在於其求道堅定之心,多年如一日的苦修定力。

術雖繁雜,彷彿流於表面,卻更適合他這樣的‘實幹’派。

反而若是直接求道,則有可能多年盤桓,卻始終不得門而入。

他若真的悟性、根骨絕頂,就不會苦求《玉素真經》了,而是直接創造一門不弱於《玉素真經》的法門。

指尖亮起微光,一指落在歐陽鋒的眉心。

曹柘關於‘術’的大半總結,都分層分質的烙印在了歐陽鋒的意識之中。

只有他達到了一定的層次,透過了曹柘留在其意識中的考驗,方才能繼續解鎖,更進一步的修行。

收起手指,曹柘淡淡的對歐陽鋒說道:“我對你為人處世的手段,不做評價,更不做要求。”

“但記住你回答的問題,那是你立身的關健。”

“如果有朝一日,需要你踏上一個未知的戰場。你可以死,可以敗,但絕不能不戰而潰逃,更不可投敵。”

“否則,無論你身在何方,無論你又有了什麼樣的成就,我都會將你抓回來,剝皮銼骨,靈魂懸掛於萬幽之處,歷經萬劫而永不翻身。”

歐陽鋒聞言,鄭重點頭,答應道:“老師放心,我歐陽鋒雖不自詡俠義,卻亦知何為有所為、有所不為。”

曹柘不做答覆。

關於歐陽鋒的許諾,曹柘大抵還是信任的。

就像歐陽鋒自己說的那樣,他雖不屬俠義之輩,卻也還有底線,亦不能不稱其一句‘大丈夫’。

至於原著中,投靠金國那檔子事,也不能稱之為‘背叛’。

畢竟歐陽鋒生於西域,雖揚名於中原,卻也算不得正經的漢人,更不算大宋子民,自然也就沒有效忠的義務。

“且去吧!”曹柘一揮手,將歐陽鋒送離華山。

此時華山之巔,終於又只剩下曹柘與黃藥師二人。

“師弟!此番開天門、隕諸神、傳妙法之後,此世當迎來巨大的變化。”

“只不過,我卻不能常駐此地,久做觀察了。”

“所以後續維護,還得依靠你。”

“若是有什麼大的變故,你亦可入時光塔,給我留言,我即便不能親自趕到,也定會派遣援兵,前來助你。”曹柘說道。

曹柘如今身邊,好似沒有跟著人。

但其實可用之將,還是有一些的。

龔若琳等人不提。

即便是那些曾經武道山第二梯隊的弟子們,再培養培養,也都能擔當大用。

曹柘在聊齋世界一百年,可不是白混的。

黃藥師點頭道:“師兄且只管離去,此界交付於我,定無錯。”

“別瞎立flag了,你會不會出錯,我還不知道嗎?”

“那是一定會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