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們等他自己回來,再問他與太后有關的事?”馮生興奮問道。

他倒是顯得一點也不擔心,會招致禍患,也不知道是膽子大不怕死,還是對曹柘有充分的信心。

“那倒也不必,咱們可以直接問地頭蛇。”曹柘說道。

“誰啊?”馮生迅速接梗。

曹柘道:“自然是本地城隍了!”

金陵城的城隍,是開國太祖朱九重的把兄弟。

喚作常信達,死後被追封為英國公。

當初二人一同打江山,開國之前,常信達為掩護太祖大軍撤退,好在接下來的關健戰役之中搶佔時機,便率三千人斷後,戰死沙場。

死後從其身上拔出箭鏃便足足有四斤重。

開國之後,朱九重便在金陵城中設立城隍廟,上告天庭,下告地府,將常信達奉為金陵城隍,庇護一方百姓。

他雖死在了開國前,好似沒有享受到榮華富貴。

但若是結合太祖開國之後,數十年所作所為來看,這位英國公委實是死的好、死的妙。

不僅家族因他之死,榮顯至今。

他本身也因此封為地祇,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得了長生。

反觀那群活到了開國之後的老兄弟麼···那都叫一個慘。

最走運的,也是被髮配到了邊陲地區,永鎮邊境。

當然,這也不能說太祖做的不對。

從私人感情出發,哥幾個一起打江山,當初都是一起洗澡拍屁股的交情,轉頭其中一人當了皇帝,就要哥幾個又磕頭又討饒的,便是皇宮裡出來個太監,都能在他們面前趾高氣昂,這誰受得了?腦子一亂,就做下一些糊塗事。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人佔了江山,就覺得到了該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所作所為與過去那些兇狠的大官僚、大地主乃至於異族所為,都一模一樣,甚至是尤有過之。太祖出身窮苦,對此當然也是不能忍,只能操起屠刀,對準了昔日的好兄弟。

時過境遷,當年的公侯貴族,如今也剩下不了幾家了。

城隍廟卻依舊好好的立在城南,香火旺盛。

只是,開國初期,歷代國君還偶有入廟祭拜。

時至今日,卻早未曾聽聞,國君再提及這位開國城隍了。

甚至於金陵三家常府,都不怎麼來城隍廟,反而是一幅與自家祖宗斷個乾淨的做派。

曹柘到城隍廟的時候,正是清晨。

城隍廟的大門還沒開。

曹柘便穿牆而過。

在香盒裡,拿出三炷香,揮手點燃,插在了香爐裡。

“嶗山道士玄玄子,有事請教常城隍,今晚在城西松林設宴,還望城隍賞臉。”說罷之後,又往功德箱裡塞了幾枚銅板,轉身離去。

等曹柘離開後。

穿著盔甲,騎著棗紅駿馬,手持馬槊,看起來更像威武將軍的城隍,從塑像中走出來。

看了一眼香爐裡的三炷香。

那三炷香,在他的眼裡,根本就不是香火,而是三把筆直且冒著雷霆、火焰、星光的神異令箭。

常城隍伸手想要去拔那令箭,卻發現根本無法靠近,手指單單只是靠攏幾分,便似乎要被削斷消散。

“這道人···究竟是什麼來歷?”

“莫不是,又有天庭的哪位大德,轉世下界,修行鍍金?”常城隍心想。

隨後就開始發愁,今晚赴宴,該準備什麼禮物為好。

這樣的大人物相招,去是一定得去的,又不知對方品性,要是禮備的輕了,又擔心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