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這就開始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三丰百歲創出的太極拳,簡化簡化···不也成了養生拳?既然可以逆推,那自然也能順著方向,將這些養生類的拳法、招式,進行順勢推演,從無中化出有來。”曹柘心想。
之所以曹柘敢有這樣的想法,還是篤信了自身現在的悟性。
神鵰俠侶中的張君寶,也就得了部分九陽殘篇,以及一個載有羅漢拳的鐵羅漢,後竟以二者為武學根基,逐漸成為了武林中的一代大宗師。
雖不否認,他後續浪蕩江湖時,定也收集獲取過其它武學,但那也屬於積累的一部分。
其實質上,與曹柘現在正做的,沒有本質區別。
又半月,曹柘以三套不同的養生拳為基礎,結合前世對形意拳和太極拳的一點模糊認知,創造了一套象形十二勢以及簡化養生版太極拳。
前者以模仿所見十二種獸類的攻擊姿態,將積蓄之勢釋放出去,獲得內力與拳腳之力結合疊加的力道。
由於未曾與任何人印證,曹柘也無法確認,自己創造出來的這套象形十二勢,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
至於後者···就完全就是玩笑之作了。
太極拳的拳理太高,真要化作切實可用的武學招法,也需當了解和學習大量的相關知識,有觸及核心的底蘊與領悟,並不是模擬出一兩個動作形態,知道一些似是而非的口訣,便能完善完成的。
不過曹柘也有信心,在這個身體最多三十歲以前,將完整的太極拳復原出來,以此達到原本張三丰百歲之齡,才能抵達的高峰。
將太極拳暫且束之高閣後,曹柘又從藏經閣內汲取養份,逐漸將象形十二勢,簡化為了降魔八法。
應用了佛家之中,八部天龍為其精義核心,象形之法逐漸朝著神話形象靠攏。
八部天龍意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八位佛家神道怪物,其本相類獸類人,曹柘雖不曾見過八部天龍,卻見過一些對應的獸類,譬如雕、蛇、鷹、虎等等,半結合實際,半幻象猜測,以之定心孕神,揮拳劈掌之間,誦唸經文,加強意志,貫徹氣息。
拳腳動靜之間,竟然也因釋放逐漸強大的內力,而於荒僻之地,形成了些許氣象。
縱橫起落,隱隱有風雷之聲協同。
即便曹柘沒有真的完整見過此世界的上乘武學是何等摸樣,只是偶爾路過武僧們的練武場時,撇得一鱗半爪,卻也能感受的出來,他所創造的降魔八法,雖難免有些基礎不足之處,卻有崢嶸之姿,若是補全基礎部分,未來未必不能與一些上乘武學爭鋒。
這樣的成效,非只是得益於張君寶那不似凡人的悟性,更得益於曹柘兩世積累的見識,以及較為開闊的視野與腦洞。
哪怕是還原成張君寶本人,受限於個人的年紀、見識等原因,他也無法在這樣的年紀,創出這樣的武功來。
隨著習武練氣,曹柘的身體開始快速發育。
對營養的需求,也逐漸增大。
九陽神功雖可採天地之氣入體內,如萬川入大江,明月照清風一般,一口真氣自給自足,無須如許多內功一般服藥練氣,算是對資源需求不高的神功,但是曹柘研習降魔八法,也要消耗大量體能,寺廟供給的那點粥食,著實也不夠吃。
曹柘逐漸便逐漸打起了滿山野味的主意。
“追趕野味,擊殺獵物,需要用到輕功和暗器···要不我先再創造一門輕功,一門暗器手法再說?”曹柘這般想著,腦海中隨隨便便,就同時模擬出了一套輕身提縱之術的行功路線,以及一套以樹枝、石子等物為依憑,投擲的暗器手法。
(新書需要計算追讀資料,求大家別養書!謝謝!謝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