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蝠鱝的下場其實挺乏善可陳的,就是典型的美式大片的劇情,充斥著個人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主角經過看似千辛萬苦,實際上有驚無險的冒險之後,解決了危機。

不過,事情還是有點危險的,卡瑪泰姬幾乎要下場了。

因為亞特蘭蒂斯人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靠,他們總是在一些旁枝末節上搞出一些騷操作。

比如亞特蘭娜在召回亞瑟回到亞特蘭蒂斯王國的時候。

亞瑟和亞特蘭蒂斯人爆發出了激烈的衝突。沒辦法,亞特蘭娜始終無法讓人民接受自己的這個兒子,越是上層,就越是反對亞瑟。他們情願讓奧姆回來,都不願意讓一個混血雜種來統治他們。

原因很簡單,對於上層人士來說,他們自認為,他們的血緣關係都比亞瑟更加接近王座,這種情況下,他們絕對不會接受一個這樣低賤血脈的雜種來成為了他們的國王。

就好像古代歐洲封建領主沒辦法接受私生子繼承王位一樣。

當然,更重要的是,亞瑟在亞特蘭蒂斯王國沒有任何根基。

就好像歐洲古代一些貴族和君主,有私生子存在還是要宣佈絕嗣一樣。在歐洲文明早期、基督教確立之前,羅馬帝國的時候,傳承並不完全看血緣,別說私生子,就是侄子、外甥、養子,這些有血緣沒血緣的,都可以作為皇帝的嗣子,並不影響王朝的傳承。

影響嗣傳與否的第一要素是:實力!

比如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屋大維是凱撒的外甥女之子(甥外孫),又被收為養子(拔高了一輩和母親變成了表姐弟關係,有點亂),照樣擁有繼承權。再比如,羅馬帝國最巔峰時期的安敦尼王朝(96-192年),總共六位皇帝,除了末帝康拉德是奧勒留的兒子有血緣關係外,其他五帝,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奧勒留,這些帝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五賢帝,都是養子養父關係。

說的再詳細一點,圖拉真和涅爾瓦無血緣,哈德良是圖拉真表侄,安敦尼是哈德良妻子的外甥,奧勒留和安敦尼無血緣,但是,王朝的皇帝沒有絕嗣,這些養子被公認為是皇帝的嗣子,王朝繼續。這些皇帝沒有兒子?有,還多的很!那為什麼不傳給自己的兒子?因為實力,從涅爾瓦開始,皇帝就意識到,帝位的穩定離不開軍隊的支援。羅馬帝國沒有超過一百年的王朝!每次王朝更替,政局頻繁動亂,戰爭、殺戮、災荒、入侵接踵而至。

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蠻族南下。這些蠻族是以部落為單位南下的,而部落的特點就是以血緣為紐帶維繫的!對於這些部落而言,沒有血緣的傳承,就是王朝的滅亡。所以血緣關係在歐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下一任王必須是上一任王的血脈,否則就是改朝換代。但是在早期,私生子這一概念還是很淡薄的。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些部落的婚姻制度不是一夫一妻制。國王(酋長)是權力和財富的最大擁有者,他可以公開半公開地佔有多名妻子。

比如法國的第一王朝,墨洛溫王朝。

511年克洛維一世死後,第一次四分王國,四個兒子並不是來自同一位母親(克洛維的合法妻子是勃艮第公主克洛蒂達爾)。561年克洛泰爾一世死後,第二次四分王國,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612年,提奧德里克二世去世,他的祖母,著名的布倫尼希爾德將他的非婚生兒子(名副其實的私生子)扶上了王位!

有實力就是這樣子的。什麼私生子不私生子的。

另外宗教原因也很重要!

還是歐洲,在中世紀很長一段時間,教會控制的神權高於世俗的君權。婚姻正是宗教很厲害的抓手之一。透過控制歐洲各國君主和貴族的婚姻,宗教最大限度地影響了各國的政治!一夫一妻制,只有得到上帝祝福、被教會認可的婚姻所產生的子嗣才擁有合法的繼承權。私生子是沒有繼承權的。話說,萬一國王任性、荷爾蒙爆發,到處都是私生子(這種情況很常見),難道他忍心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女兒們飽受歧視得不到尊重?又或者,萬一教會賜福的婚姻沒有給王室帶來子嗣,怎麼辦?難道國王甘心眼看著王朝覆滅?這就是矛盾,有矛盾必有鬥爭,有鬥爭必有妥協,有妥協就會給教會帶來利益!

舉個例子。

1193年,法國卡佩王朝的腓力二世迎娶丹麥的英格堡公主,但是菲力任性,洞房花燭夜第二天就宣佈廢除婚約,將英格堡逐出王宮,並在幾年後娶了新王后。教廷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插手法國政治的絕好機會,英諾森三世宣佈新的婚姻不合法,並對腓力二世實行“絕罰”,逼迫法王迎回英格堡。雙方一直對峙了十幾年,直到法國新王后病死。為了不使自己的兩子一女淪為私生子,腓力二世最後選擇妥協,迎回英格堡,承認她的王后地位。教廷得到了法王的大筆貢金,法國主教的任命權,同時也確認腓力二世的子嗣為合法婚生子女。雙方皆大歡喜。可憐的英格堡公主莫名其妙地在宮外流離、軟禁十幾年,就不是這些人所要考慮的了!

當然,也有雙方沒控制好,玩脫的時候。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英國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這哥們的心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要一個合法的男性繼承人!為了要一個合法的兒子,他不惜宣佈英國脫離教廷,並瘋狂結婚六次。雖然他早早就有了一個半公開的兒子,但這個兒子並不是婚生,而是“私生子”,沒有繼承權。他先封他的私生子亨利.菲茨羅伊為諾丁漢伯爵,一個小時後又封裡士滿公爵和薩默塞特公爵,(雙公爵在歷史上很少見),並賞給他無數的高官厚祿。但他從來沒有想過,也終究無膽將這個兒子扶正,給他繼承權!因為他知道,那樣的話,結果篤定是極其危險沒有好結果的,會遭到所有人的圍獵,不分天主教還是新教。另外,說一句題外話,雖然私生子是教會壓制君主和貴族們的產物,諷刺的是,這些私生子大多數的歸宿竟然還是教會。教士或者主教,地位看上去很美也很高貴,是教會能拿得出手的為數不多的交換品!

上文提到的那個法王腓力二世的一個私生子,就擔任了圖爾主教。

還是那句話,一切都是為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