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古一離開了,不過她最後也沒知道格爾的目的是什麼。

只不過格爾保證,他沒有主觀上傷害地球的意願,相反,他對地球充滿了好感。不管是曾經仙人們的偉大,還是現在地球人對宗教對神靈的態度都讓格爾非常舒服。

格爾的想法很矛盾。

對他來說,如果人們反抗諸神,甚至否定諸神的一切,這反而讓他不舒服,不要忘了,格爾這輩子都是在何種情形下成長的。這就好像,很多人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意見,但他自己罵沒問題,要是外人罵,那就不允許!

大概格爾也是這麼回事。

他雖然屠殺諸神,但對諸神創造了他們這一點,依然深信不疑……很矛盾的想法。

可這就是三觀,三觀是沒那麼容易徹底扭轉的。

就好像即便到了今天,華夏依然有不少人依然秉持著外國的月亮就是比國內圓一樣,不是他們看不到現在的日新月異,而是三觀已成根本難以改過來。

這也是為什麼格爾到處屠殺神靈,卻從未想過給找盟友,培養自己的勢力的原因……當然,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壓根不知道怎麼做。

說到底,格爾到現在也只不過幾個月前才得到力量的部落民,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他連大字都不認識一個……他所在部落即便是在他們所在的星球也是屬於比較弱小的那種,整顆星球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發展出成體系的文字……這種情況下,格爾上哪學習組織和排程?

他現在的狀態就和很多小白文男主角一樣,突然獲得了強大的力量,可沒有匹配的知識體系和修養,妥妥的爆發戶!

要不是這傢伙心智堅定,搞不好比現在更瘋狂……當然,他也沒好到哪去。為了獲得地球的位置,他不是一樣隨意屠殺了一支克里人艦隊?

雖然克里人並不是什麼好人,但對格爾來說,那些人也只是不認識的陌生人。

人生第一次和格爾接觸,就被殺害了。這種情況下,格爾比那些無腦小白文男主角又好到哪去?

說起那些無腦小白文……一直有個疑問。

是什麼讓那些穿越前啥也不是的盧瑟,在穿越後馬上大殺四方?特別是那些歷史穿越文,最搞笑。一個啥也不懂的現代高中生穿越之後,就能對國事指手畫腳,然後隨口抄幾句詩詞,就能明正四方……真當古人傻逼?

古人在見識上或許和現代資訊爆炸時代的人有差距,可不代表別人傻!

好多人以為穿越到古代,最簡單出名的方式就是抄寫詩句。

穿越裡有個永遠流行的方法,那就是過去後靠抄書和抄詩詞來平步青雲。這個方法簡直是百試不爽,既能讓那些小白讀者感覺到了打別人臉,又能讓看過幾句詩詞、自詡為“文藝青年”的人拍手稱快,總之就是個受眾面大。比如我穿到唐朝抄李白,穿到宋朝抄蘇軾。再不行動不動就來幾章《紅樓夢》,把宮裡那幫公主皇后迷得別提了,公主死活不顧的要以身相許,美豔皇后也是一副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有趣的樣子。

這直接給了一些人誤導,從此迷上了穿越,覺得自己穿越過去後,也能黃鼠狼子扒窗臺——露一小臉。您可真是個小機靈鬼兒,恨不能給自己取個名字叫精細鬼伶俐蟲。加上古代時人們動不動就描繪靠著自己的文學素養抱得美人歸,比如司馬相如因文學顯名,一曲挑文君,琴曲勾得美人魂,從此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私奔佳話。

司馬遷在《史記·七十二列傳·司馬相如列傳》中是這麼記載這件事的: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原以自娛。”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啥意思?一幫人到卓家做客,臨邛縣令讓司馬相如撫琴,司馬相如知道卓家有個女兒卓文君剛剛守寡,於是就故意用琴音勾引,完了後還拿錢賄賂卓文君身邊的侍者,結果卓文君連夜跟他私奔回了成都老家。哎喲!厲害了太史公,寥寥幾筆,寫出了一段傳神而極有曲折的佳話。這讓大家心裡直癢癢,這麼簡單?我穿越過去也能抱得富家小姐歸。其實,抱這樣想法的人,多半會在穿越過去後變成老驢不叫老驢——叫長臉。啥是長臉呢?就是拉著臉這也不會那也不行!咱們來說一下,就算是腦子中記著古代詩詞的情況下,穿越過去後想靠這些顯名究竟有多難。

您悄悄的睜開了雙眼,發現自己出現在了唐朝,因為想靠詩顯名嘛,去唐朝最好。這時候的人開放、熱烈、女的一言不合就穿大開領,您覺得自己一定能混個駙馬啥的當當。但有個條件是您必須要趕在李白前面,一旦這位爺出現,您就甭想著靠詩出名了,因為您主要想抄的就是他的詩。不像杜甫那樣苦大仇深,不像白居易那樣懷念盛唐,寫些苦哈哈的詩。您想要的就是青蓮居士的浪漫主義精神和狂放不羈,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粉絲,特別是女粉絲。

所以,您穿越到了先天元年,也就是公元712年。為什麼是這一年呢?因為這一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距離他跟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僅僅兩年。另外您穿越到這一年還有個重大好處,李隆基則剛登基,屬於新皇,身邊缺人手,而且太平公主在一年後將要發動政變,您可以提前告訴李隆基,僅此一功,便能出人頭地。既然想靠詩在唐朝顯名,您當然得寫詩了,這個時候的李白才剛剛十二歲,您可以盡情的偷他的詩,您偷過幾首後就會被人所熟知,幾經周折後也的確會見到李隆基,因為愛才的人有的是,會舉薦您的。

這個時候,您就不能光靠偷了,您得理解什麼是詩。不是押個韻就叫詩了,這裡面講究的東西多了,平仄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一些典故您就不一定知道了,而且詩是什麼?是說出來的謀,是吐出來的志,要不然古代為什麼那麼多人借詩詠志呢?

《毛詩》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所以,您要懂得,您偷詩時也要看意境,看典故。別你偷了一首詩,別人拍手叫好,說巧用典故來言志,您一頭霧水的說不出來,或者大嘴巴的說一句“典故是啥”,落個不知典故的名聲,被唐朝人掛在牆上用帖子羞辱,那樣您可會丟大人。

不過這個還不是最大事,您靠詩顯名後,跟一幫人在一起喝酒,弄不好還有李隆基,喝酒得有酒令啊,這個可是要靠臨時發揮,低階一點的,只需要簡單的押韻就行,而像能跟皇帝這樣級別的大總裁坐一起喝酒,要玩當然得玩高階的,這就有難度了,需要有典故、有出處、押韻對偶,還得跟一起喝酒的有關係。

比如一個老臣看你年少得志,覺得有點嫉妒,上來請你對令,這樣的臨場發揮是會難住您的,怎麼辦?您只能裝醉不接招。這時候,多半會有人出來和稀泥,同時也覺得您臨場發揮能力不行,於是就打了哈哈說了您前幾天偷的一首詩,李白押真韻的《古風》: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