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托爾的來意(求月票!!!求訂閱!!!求推薦!!)(第1/3頁)
章節報錯
格爾之所以叫屠神者,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他斬殺了很多很多神靈……萬神殿發展到如今,已經非常龐大了。很多原始星球都歸屬於這個組織,也多虧了都是一些原始莽荒的星球,很多星級文明對這種星球並不怎麼樣感興趣。
甚至於對奴役它們都沒什麼興趣。
星際移民,從來不是一件低成本的事情,這玩意一般文明真的玩不起,就像是現在地球,你就算給他全套星際旅行的技術,也搞不成星際移民。
一來製造出移民飛船是一件非常耗費成本和資源的事情。
二來,即便找到了合適的星球,你也需要花費大力氣去改造去開放,這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玩意需要幾代人上百年的時間才會有效果。
一般來說,星際殖民,需要以下幾點需求,首先是技術要求,這點不需要說。星際文明都能夠做到這一點。
其次就是收益率的問題。畢竟你不能只投入沒產出啊!
星際移民是一項大工程,可如果如果都是政府負責,那絕對是一項巨大的虧損……別以為外星球就沒有官僚,這玩意簡直全宇宙互通。所以星際文明之中除了少數文明之外,其他的星際移民專案都是私人資本作為主要手段。
當然你要像克里人那樣,有個至高智慧統籌全域性,那就另說了……這也是克里人能夠稱霸宇宙的原因,別說他軍國主義什麼的,可至高智慧的確能夠做到統籌全域性,資源最大化。
要不然憑啥克里人能夠擴張的那麼快?
說回來,正因為是資本主導移民,所以殖民必須要有利可圖……像我們地球的大航海時代,為什麼英國會那麼牛逼,因為好的殖民地真的很賺錢!大英帝國透過全球殖民獲得霸權,霸權的維繫是為了持續的全球殖民;建成的全球殖民體系就是為了破格獲取超高的經濟利益,全球霸權的維繫也是為此而生!所以西方自大航海時代以來殖民歷史的本質是:所有殖民行動都被看做一種低成本、高風險、利潤豐厚的“商業行為”。這就是荷蘭和英國都先後建立了國家背景的東印度公司的原因。荷蘭東印度公司是荷蘭建立的進行東方貿易的商業公司,成立於1602年3月20日,1799年解散。它是第一個自己組織軍隊、發行貨幣,也是第一個股份有限公司,並被獲准擁有與其他國家訂立正式條約,並對該地實行統治的權力。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將近兩百年間,總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約有100萬人次的歐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前往亞洲地區。公司每年給政府分紅高達18%。這是妥妥的現金奶牛啊!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許可狀,給予它在印度長達21年的貿易壟斷特權。可見兩代殖民霸權國家都是以公司化經營,獲取鉅額財富為目的。因此採取何種統治制度能夠維持低殖民成本,同時獲取儘可能高的經濟利益是至關重要的。
英國打敗荷蘭後成為全球直接殖民的帝國,核心原因是英國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而同時代其它國家大多數還處於農業時代、奴隸時代、甚至是矇昧狀態。以一個量級甚至幾個量級的絕對代差優勢出現的大英帝國就可以實現武力直接佔領殖民,由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種殖民方式是成本最低、利潤最高的殖民模式,是符合當時經濟學的最優模式。但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隨著工業化的普及,特別是歐洲先後實現工業化的法國和德國,它們也大力拓展海外殖民地。因此歐洲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事理論也開始在全球流傳。
而那些二等國家……只能找一些窮鄉僻壤,結果……殖民成本位元麼收益都高。
法國就是典型……他們有很多殖民地屁用沒有。
這也是當初為什麼德國要和英國開戰的原因……特麼好地方都給佔了,他們想要發展殖民地都沒地方。
星際殖民也一樣,被殖民的星球,你總要有特定的資源能夠帶來收益才能讓投資啊。
恰好,萬神殿這幫神靈對於資源其實並不怎麼在意,他們在意的是信仰。
只要有信仰那就是好事,至於資源,那玩意重要但對他們來說又沒那麼重要。
所以這樣一來萬神殿和其他星際文明並不會發生根本利益的衝突,大家利益點完全不一樣。比如這顆星球上有價值非常高的資源,萬神殿完全可以拿這玩意和其他星際文明換取那些莽荒星球……要知道,那些莽荒星球要啥沒啥,你跑去殖民總不能為了點鋼鐵吧?那玩意就算裝一飛船,也特麼不夠油錢的!
誰吃飽了要這玩意,至於說,奴隸,那更扯淡,在星際時代,大字不識的野蠻人在奴隸市場上都沒啥用。畢竟能夠走向宇宙深空的文明,不管是農業還是採礦,都已經全部機械化自動化了,要奴隸幹嘛?
你特麼奴隸採棉花的速度能趕得上機械?
關鍵是奴隸成本多高啊!
誰吃飽了讓奴隸去幹這麼虧本的事情?
星際文明的奴隸,也不是誰都能當的,至少你能夠給主人創造出價值。
所以那些星際奴隸,要麼有特殊技能,比如你這個種族,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再不就你有特殊技能,你能修車可以,你能駕駛飛船就更好了,哪怕你能進廠大螺絲,也算有點用。
你特麼光會吃西瓜和炸雞,那要你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