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意和齒冷(求月票!!求訂閱!!!求推薦!!!)(第1/3頁)
章節報錯
黑暗三叉戟實在太反道德了,固然威力強大,可實際上兄弟會卻根本不能用。一旦他們拿到手裡,那麼那些超級英雄絕對不會坐視。他們現在在埃及做的這些事,在那些超級英雄看來,雖然有點過分,可如果埃及人民不反對的話,他們也沒轍,畢竟他們總不能不顧及埃及的民意吧?
真要那樣,他們和以前的美國有什麼區別。
可如果黑暗三叉戟落到兄弟會手中……那超級英雄絕對會立刻出手。畢竟兄弟會是個什麼底子,他們自己最清楚,手握這種大殺器,誰知道他們會幹出什麼事?
哪怕兄弟會保證自己什麼都不做,也要有人信啊。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很多時候。並不是你做不做的問題,而是你有能力做的問題。
你會不會,那主動權就在你了。你能不能才是大家看到的。沒人會去相信敵人的道德水準,考驗人性的人永遠不會有什麼好下場。自然沒人會給兄弟會考驗人性的機會。
而且天使長更清楚,他們不用考驗,要是有這玩意,絕對會拿來用的。
畢竟能千里迢迢趕過來的變種人,基本上都是對現在社會滿腹怨氣的那種人,這些人沒機會還者罷了,一旦有機會,誰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來。哪怕是像現在考慮這個問題的天使長自己,也覺得自己經受不住考驗。
“那我們能得到什麼?”
天使長一想,既然繞一大圈,那我們又能得到什麼呢?艹,又是給情報,又是送寶,不能就是為了給小霸王送禮吧?
“哈哈哈!你們可以得到聖城以及小霸王的全部領土!”
尼克·弗瑞笑著說道:“雖然那塊土地什麼都沒有,又缺水又沒什麼產出,可對你們來說,卻是無上至寶!”
伊斯蘭的聖地有三處,麥加、麥地那以及耶路撒冷。
麥加沙烏地阿拉伯城市,全稱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麥加因為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誕生地而被選為伊斯蘭教的聖地,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擁有克爾白。他在公元7世紀初在這裡接受了第一份啟示,開始了伊斯蘭教的傳播。穆罕默德在麥加清真寺接受了他的第一份啟示,這個清真寺後來成為伊斯蘭教最聖潔的地點之一。
麥地那則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個聖城,是先知穆罕默德在公元622年遷往的地方。這個遷徙事件被稱為“伊斯蘭教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希吉拉),也是伊斯蘭教曆法的起點。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城是“麥加”,在歷史上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默罕默德的出生地,後來先知默罕默德在麥加受到了當地人的排擠,因此就來到了麥地那,並把這裡的城市名字“葉斯里卜”改為“麥地那”,意思就是“先知之城”。在默罕默德時代,麥地那是伊斯蘭教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伊斯蘭教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最後就是耶路撒冷了。
對於穆斯林來說,耶路撒冷是第一個被朝拜的地方,而不是現在的麥加。在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帶領信眾離開麥加,遷移到麥地那(公元622年9月)後的第16個月,他受真主的指示將朝拜地從耶路撒冷改為麥加。《古蘭經》裡記載,先知穆罕默德說:“你應該踏上旅程,旅途中有三座清真寺:麥加清真寺,麥地那清真寺和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因此,穆斯林認為耶路撒冷是世界上三個最神聖的地方之一。耶路撒冷流傳著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於621年7月一個夜晚由天使吉卜利勒陪同自麥加乘天馬到耶路撒冷登霄夜遊七重天的傳說。在那個晚上,天使吉卜利勒奇蹟般地將穆罕默德從麥加的聖清真寺帶到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然後他被帶到天堂,以顯示真主的神蹟。在穆罕默德遇見先前的許多先知並帶領他們禱告之後,他被帶回了麥加。這整個經歷持續了幾個小時。在《古蘭經》第17章的第1節中提到了這一事件,其中記載到:“真主的榮耀!他帶著他的僕人過夜,從神聖的清真寺(麥加的聖清真寺)到最遠的清真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我們的確保佑他們—我們可以向他展示我們的一些跡象,因為他是聽見並瞭解萬物的人”。
穆罕默德在這個夜晚的旅程進一步加強了麥加和耶路撒冷之間作為聖城的聯絡,併成為每個穆斯林與耶路撒冷精神聯絡的典範。大多數穆斯林還是希望耶路撒冷能夠恢復到和平、完整的狀態,各個宗教的信徒都可以在耶路撒冷和諧地生活。
所以耶路撒冷非常非常的重要。
當然其實以上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耶路撒冷不在伊斯蘭世界手中!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正因為聖地遺失,才讓它的重要性一再提升。一個好東西,沒人爭搶,還真顯不出它的價值,但如果它被諸多勢力搶奪,那麼它的熱度將會超越人們的想象。
耶路撒冷就是如此。
就像曾經的伊斯蘭世界的偉大征服者薩拉丁就曾經說過:nothing……everything(電影臺詞,電影天國王朝中薩拉丁說的,全劇這句臺詞印象最深。)
這句話很好的代表了耶路撒冷。
它其實就是一座小城市,佔領它,其實並不會看到什麼物質上的好處。因為那裡本來也什麼都沒有。除了石頭和沙子,這裡並不會為薩拉丁的帝國提供任何價值!
所以薩拉丁才會說它:毫無價值(nothing)。
然而它的價值卻並不是顯示在那些淺顯的,看得到的物質。而是它代表的意義。
擁有它,薩拉丁才是伊斯蘭世界最偉大的征服者!
而因在伊斯蘭文明抗擊十字軍東征中表現出的軍事才能和領袖風範聞名於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
因為它,西方史學界中,薩拉丁才會被譽為具有“騎士風度的君主”,一個慷慨、善良但堅定的統治者。薩拉丁的對手、提爾的威廉就曾說:薩拉丁睿智、勇敢、慷慨無比。正因為如此,我們有遠見的貴族都畏懼(一說崇拜)他。因為他讓我們懂得了,要贏得下屬的心,再沒有比慷慨的賞賜更有效的手段了。艾森巴赫的宮庭抒情詩人沃爾夫拉姆只是從傳聞中瞭解到薩拉丁,他讚揚薩拉丁是一個高貴的人,如同一個基督教徒一樣。
薩拉丁向十字軍發動“聖戰”,保衛了埃及的獨立,儲存和發展了穆斯林文明。有人認為,他的業績挽救了伊斯蘭教。埃及和阿拉伯人民給予他“民族英雄”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