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兩個末日論(第1/3頁)
章節報錯
2026年,網上流言四起。500年之後,距離地球50光年外的飛馬座將發生大爆炸,變成一顆超新星。屆時,地球將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也就是地球將進行第七次‘重啟’。
地球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4.5億年前,奧陶紀末期。滅絕原因是地球出現了嚴重降溫,南極冰蓋形成導致海平面下降,導致淺海區大面積減少,而淺海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大量海洋無脊椎動物尤其是底棲種類消亡。脊椎動物稱霸地球!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3.6億年前,泥盆紀末期。這次大滅絕持續千萬年時間。滅絕原因是地質改變,陸地變多,海洋變少,脊椎動物登上陸地。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二疊紀。此次滅絕了地球上百分之九十的物種,是有史以來最大一次規模的滅絕。滅絕原因是海洋可燃冰融化,大量的甲烷進入大氣…火山爆發,導致溫室效應、酸雨頻發和海洋缺氧。
第四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2億年前,侏羅紀。滅絕原因是中超級火山爆發以及小行星撞擊事件。這時,恐龍開始稱霸地球。
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滅絕原因是一顆直徑幾十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到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處,這是地球有史以來第二大的隕星撞擊事件,留下的撞擊坑半徑有150公里。這次撞擊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地球連續幾年,有的地方甚至十幾年都見不到陽光,足以導致植物枯萎,整個食物鏈崩潰,大型動物紛紛餓死。恐龍徹底消失,人類的祖先哺乳動物終於登上了舞臺。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將發生在2500年左右,也就是五百年後。滅絕原因是超行星爆發…
2027年,一些天文學家發表一篇論文,論文裡寫出他們對天馬座幾十年裡的觀測結果。他們發現,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天馬座跟往常一樣,正常運轉,毫無動靜
直到去年,也就是2026年,天馬座突然瘋狂膨脹,質量已經達到了太陽的十倍,這說明它死後必定會爆發成一顆超新星。
以這個速度膨脹下去,大約在五百年後,天馬座就會爆炸。至於為何會膨脹,天文學家也搞不清楚緣由,百思不得其解。
有史以來,人類總共在銀河系內發現十幾顆超新星,全部與地球相隔甚遠,而突然膨脹的天馬座離地球只有50光年,這讓很多人相信這個末日論。
超新星爆發本身對地球來說毫無影響,但對於人類來說,完全是滅絕之災!
那如何能阻擋這次的超新星爆發呢?
超新星爆發能夠對人類產生威脅的只有伽瑪射線。其他的大部分能量都會被中微子帶走(中微子是一種宛如幽靈的粒子,並不會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所以並不會對人類產生威脅。)
據天文學家估算,天馬座爆炸產生的伽瑪射線將會是太陽輻射的15100倍。雖然地球的大氣層可以攔截大部分的電磁波,但輻射功率太高,大氣層也只能束手無策。
那麼15100倍的太陽輻射是什麼概念?一秒,只要一秒,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將迎來終結!
為此,經過多年討論,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給出了一些能夠攔截伽瑪射線的方案,但都被一一否決……
對於天文學家們的末日論,生物學家以及海洋學家們對之嗤之以鼻,覺得他們不講武德!!我們還沒站出來說話,你們有資格說末日論?
隨後,多名生物學家,海洋學家聯合釋出一篇論文,講述不要五百年,兩百年後,人類就會被微塑膠滅絕!
論文裡指出,人類每天都會吃進去少量的微塑膠。
這玩意吃下去可不會被消化,一直儲存在胃裡,越聚越多,最後活生生被毒死。
目前,人類已經向海洋排放了超過二十億頓的塑膠垃圾,但經過實際觀測,海洋中能觀測到塑膠全部加起來,都不到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
要知道,海洋想要降解這些塑膠垃圾,最少都要成千上萬年的時間。
那這些這些消失的塑膠垃圾去了哪裡?
沒錯,消失的塑膠垃圾就是微塑膠。
這些微塑膠在海洋中到處遊蕩,自由穿梭。也就是說整個海洋都已經被微塑膠汙染。
論文裡指出,他們已經招募了數十萬人的志願者。記錄下他們的飲食清單,他們發現這些人的飲食中全部含有微塑膠。
因此,他們得出結論,全球至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類的胃中,都含有微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