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年已過(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眨眼就飛走了。
轉眼間三年就這麼過去。
如今正是大商泰和四年,天下安定。至少在大商朝年年的記錄當中,是這樣。
永定的年號只沿用到了四十四年,之後就改元換上了泰和,新皇成湯即位。
剛剛即位的時候,成湯也曾經試過能不能擺脫現狀,至少讓皇室能夠擁有一絲權威。
可惜後來,漸漸地成湯發現太難了。也就聽之任之了。
後來唐煜的出現讓成湯看到了一絲曙光。雖然他心裡知道唐煜並不是什麼好人,也只是個來要權的人罷了,但是總歸抱有一點不切實際的希望的。
但是三年以來,也沒見到唐煜有過任何行動,成湯心裡的那股火苗也就漸漸熄滅了。
泰和四年,這一年,唐煜二十六,徐奕二十八。
兩個未滿而立之年的年輕人,一個是一國之君,另一個位極人臣。
兩人的腮上也開始留起了鬍鬚,看起來比以前要成熟得多。
唐煜的兩個兒子,唐堅和唐坤也都五歲了,唐煜請來蕭筠,洛瑾,段克禮。分別授他們太師,太傅和太保一銜,教授兩個小孩子治國,文法還有騎射韜略。
徐奕的兒子徐恭,今年四歲,也被唐煜獲准伴讀,三人一塊兒唸書。
餘下例如洛瑾,蕭筠,還有陸謙,陳知非等人,雖然已經娶妻,但是兒子都不大。
這三年以來,堯國的國力可謂蒸蒸日上。
有了扶桑大量的銀礦湧入,堯國可以大規模發行銀票,甚至一些金票也開始流通起來。
現在人們也更習慣將銅錢數滿一千個,然後串成一貫,送到衙門口換成一兩銀子的銀票。
正是在堯國興起的這種銀票制度,也讓其他各國的商人看到了便捷,紛紛效仿。堯國的銀票甚至成了各國商人大宗交易買賣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再加上利用了扶桑國,西夷國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製成的商品能夠以低廉的價格湧入市場,造成了堯國商品物美價廉的美稱。
堯國,儼然成為了天下諸國中最具威望的國度。
就連遠在西域的商人,也不遠萬里透過臥虎關邊境,進入堯國。
大堯一年的財政稅收,僅僅是商稅,就已經達到了八千萬兩白銀,此時農稅反倒是小頭了。
但是農業稅卻不可廢除,這畢竟是堯國軍功爵制的基礎,一旦廢除農業稅,那麼,首先倒下的就是堯國軍隊,然後堯國的整個體制都會遭到破壞。
唐煜不敢冒這個險。
至於說人口,雖然唐煜沒有明說,但是很明顯是存在階級的。第一等級就是老堯人。
這也是土生土長的堯人自己給自己的稱呼。因為唐煜佔據祁地之後,原本的祁人也都是堯人。這也是唐煜規定的。
所以就有了老堯人和堯人的差異。
再往下就是大商朝各國來往的商人,俠客,以及原本的祁人。
最後則是西夷人,扶桑人,還有一些黃鬍子的西域人。
儘管唐煜並沒有劃分階級,但是這種思想卻是在人類這個物種出現私有制之後就產生的,刻在基因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