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魏彰改革(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王,老臣以為,堯之興盛,在於其制。兵者,以殺敵而立功。立功者封爵,由是堯之國民善戰而好戰,衝鋒陷陣無有畏戰!大王何不師其長而制之?”
魏無忌聽懂了。
夏侯彰的意思很簡單,現在咱們打不過人家,該裝孫子就裝孫子,該認慫就認慫,這沒什麼好丟臉的。
然後學習堯國先進的制度,堯國他們其實主要是軍功爵制厲害,普通平民都可以透過殺敵立功,成為貴族,收穫封爵。這樣一來他們的軍隊就好戰而且悍不畏死。
我們國家的軍隊也可以學習這種方式,然後打敗堯國。
魏無忌一拍大腿,“噫!如此甚好!老大人之言真如醍醐灌頂,洪鐘大呂!”
年後的第一次大朝會,魏無忌就頒佈了新政:
“自今日起,增設新四等爵,公士,上造,簪嫋,不更。
軍隊戰陣殺敵立功者,可得封爵。
斬首五人,封公士,斬首十人封上造,斬首三十,封簪嫋,斬首五十,封不更。
不更爵者,可進入郡縣任職。簪嫋及下,統管鄉里。”
可以說魏國的軍功爵制基本是按照堯國的路數來設定。
夏侯彰,魏氏夏侯姓彰。因為他的提議,讓曹國率先開始變法運動,史稱魏彰改革。
曹國率先改革後,鄭國,陳國,衛國也接連開始變法改革。
但是他們的改革雖然暫時的看似強盛,但實際上問題和隱患眾多,並不是一種全面的改進,只是自上而下的粉飾太平罷了。
而堯國則是自下而上,當初不知斬殺了多少世家大族子弟,破家滅門者不計其數。
而這些世家大族空出來的土地,階級才能支援堯國不斷封爵,因為社會階級的不固化,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晉升的希望!這才是堯國能夠強盛的秘密。
而其他諸侯國只學到了堯國的軍功爵制而已,或許暫時看起來強盛,但是很快,他們就會陷入一個階級固化的問題。
新設立的四等爵之上,再也沒有向上晉升的路子。雖說不更爵位能夠進入郡縣衙門,但是郡縣衙門裡還有世家子弟任職,你來了人家就得騰地方,這也必然引起世家大族的反彈。
到時候就看諸侯王是支援軍隊還是支援世家了唄!
所以說,這種改制無異於飲鴆解渴。
唐煜接到徐奕的報告之後還詳細問了幾句,得知根本沒動世家大族的利益後就興趣缺缺,因為他知道,這種變法不太會成功,就像是一個畸形兒一樣,可能只有一個胳膊粗壯,而其他肢體瘦弱不堪。
而且變法者下場一般都很慘。
曹國還好,人家全國的世家基本都是自己人,大家關起門來自家人說自家事兒唄,魏無忌牽頭擬了個章程出來也就完了。
陳國和衛國的兩個變法者,一個死於車裂,就是五馬分屍。五匹馬拉著四肢和腦袋,向五個方向跑,生生把人四肢和腦袋拽下來。
另一個死於凌遲。
小刀片喇了三百六十多刀,最後衛王實在看不下去了,改判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