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奕想明白了這些,連忙深施一禮,“多謝南將軍賜教。”

看到徐奕愣了一會兒神,然後恍然大悟,南馥知道他是想明白了,“欸,徐將軍不必多禮,不過是一些旁支末節罷了,不值一提。

不過,徐將軍,既然你我皆已投軍報國,自然還是要以國事為重,徐將軍以為呢?”

徐奕微微一笑,“那是自然。”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在下省的,何況家師常願能夠出仕報國,一展才學,可惜時運不濟。

在下如今或能有機會在朝為官,必然不負朝廷重託。”

“好,好啊!”南馥拊掌大笑。

兩人一個有意拉攏,一個情願結交,很快便熟絡了起來,互相以兄弟相稱。

一路無書。

大軍全速行進第八天,終於看到了灞關的輪廓。

南馥鞭梢一指,“三軍全速前進,今夜我等在灞關過夜!”

令人欣慰的是,灞關如今只有寥寥幾千人的守軍。

孫玉輝帶軍出征時,已經帶走了足夠大軍四個月的糧草,剩下的楊燁承諾由他來出。

於是灞關這裡至今還未走過一次糧車。

至於說前線的奏報嘛,有句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訊息無法傳遞得那麼快。

一般來說,只有大勝與大敗才會有八百里加急的奏報,至於其他的,元帥自己就解決了,等到回王都述職時,才會讓隨軍別駕把那些整理的資料整理檔案,上報朝廷。

早在孫玉輝軍隊打敗唐淏的二十萬人馬的時候,就發過一次加急,當時孫玉輝信誓旦旦的認為,燕國境內不會有其他反抗力量。

誰知道又冒出來一個唐煜。

等到他發現前線不支,想要往國內報信的時候,已經發不出去了。

人都叫徐奕的暗衛給攔下來,沒一個倖免的。

區區兩三千守軍對上十二萬堯軍,就跟送死一樣沒有什麼區別。

徐奕親自帶人衝鋒,陽神境武者被稱為一流高手不是沒有道理的,哪怕是三四個朝元境的先天高手,也拿不下一個陽神。

幾千守軍根本頂不住堯軍的一個衝鋒。

很快,灞關成破,堯國大軍進駐灞關。

只不過,該來的總會來的,幾千守軍裡,總有幾個機靈的,腿腳利索的。

一看情況不妙,立馬離開。

說是回王都報信。

當然,有的人是真的去報信了,有的人則是逃命去了。

畢竟灞關南邊就是祁國境內,這裡的守軍至少是在自己的故國逃跑。

而那些深入堯國境內的,想要逃跑不僅面對著軍隊,衙役的抓捕,還有當地居民百姓。

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得判斷出你的口音裡有著濃重的祁國味兒,然後趁你不備把你五花大綁送去衙門領賞錢。

所以堯軍一開始才能有那麼多全軍覆滅的勝仗。

不僅是因為騎兵,還有祁軍的逃兵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