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哥你模仿筆跡回寫一封信件,就說皇太極已經知道孟寬所在,讓他按兵不動,先邀請我前去大營議事商討出兵之事,最好能格殺在他的軍營中。”

孟寬已經不打算給吳三桂時間,他有了這兩封密信,奪權之事已成定局,大軍也不是誰都想著跟吳三桂反叛的,自己以身犯險誘敵深入,直接剔除這條毒蛇,孟寬還想著早點完成這個世界,誰會跟這老狗磨磨嘰嘰。

吳又可知道孟寬已經打定主意,沒有過多勸誡,直接模仿著筆跡,回寫了一封,讓吳三桂先行邀請他去商討大軍春天的戰事,聯合韃子一起圍殺孟寬。

孟寬將計就計,信中大多內容不變,就是多了一條邀請孟寬大軍前去商討戰事的決議,只要吳三桂聽從信中的安排,這就是他的死路,等到孟寬接手了他的大軍,就是孟寬反殺韃子大軍的時候。

一隻信鴿起飛,裡面的所帶著的卻是三方的博弈,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孟寬此刻只想大笑,這皇太極真是命硬的很,都這個時候了,還想著報仇。

信鴿飛回了吳三桂的寧遠城,他等候盛京那裡的訊息很久了,思考良久,自己手中的大軍已經無法格殺孟寬了,只要聯合韃子軍隊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利。

放開鴿子,展開了信件一看,內容清晰明瞭,皇太極邀他開春齊結大軍,兩方合作圍殺孟寬,其中還有一條就是讓孟寬頻著大軍到寧遠,有機會的話,趁著議事直接格殺在軍營中,這讓他猶豫不定。

思考良久,信件可信,其它也沒什麼疑慮,再三考慮,還算決定按照計劃行事,能夠兵不血刃的收回權利,最好不過,倒時死上些人馬,回信給崇禎陛下,就說孟寬死在了韃子大戰中。

想通了此事,他沒有猶豫,立刻寫上一封信件準備傳訊給孟寬。

信件內容大致就是,他收到了細作的訊息,開春韃子會有大動作,會有大軍來山海關襲擾,要他帶著屯堡大軍前去寧遠議事,商討大戰的細節。

就這樣三方勢力各懷心事,促成了開春大軍齊聚的決議,孟寬看著從吳三桂傳來信件,心中暢快不已,任你狡猾再多,也抵不過我的先知先覺,正好都一起收拾了,等著吧。

此時已是大雪將要化開的季節,孟寬這裡大雪封路,而孫傳庭的潼關已經春意盎然,他和李自成在襄陽郊外大戰幾月,連番的虧輸。

不但沒有解了兵圍開封的局勢,連帶著他損兵折將,只能帶著殘部退回潼關,那裡還有城池可以抵抗,不至於沒有希望。

他雖然得到了孟寬的資助,糧草還算充裕,但還是抵不過李自成的大軍碾壓,李自成早已不是當年被殺的只剩十幾人的時候,不但有一支精銳大軍,連那些聚集起來幾十萬的流民他都應對吃力。

他手上京營官兵看似兇悍,到了戰場卻是不堪一擊,讓他損失慘重,訓練的秦軍還算悍勇,但也耐不住新練的事實,這真是到了山窮水盡,他已經沒有時間再去練兵了,若是李自成開春來攻打潼關,他也只能以身殉國,以報家國了。

他此時倒是已經知曉了孟寬一場沿途的襲殺,不僅殺了韃子大將軍阿巴泰,還解決了當時韃子兵圍京師的危局,那時他還沒有收到韃子入關的訊息,一心想要剿滅李自成,奈何天不遂人願。

孟寬這個敢於夜闖大營的漢子在他這一生中也僅此一個,印象深刻,自己當時果然沒有看錯,確實是一員不出世的猛將,但也絕沒想到會有如此能耐,若是自己戰死,這天下能有能力剿滅李自成的必然有他一個。

真是可惜當時自己怎麼就得罪此人,若是誠心誠意相邀,讓他為自己前鋒,想必李自成也沒有好果子吃吧,人才就在身邊,自己卻錯失良機,真是悔不當初。

看著潼關城裡的殘餘部下,李自成已經在齊聚大軍了,這潼關就是他前往京師的一道門檻,必然要血拼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