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山海第一關(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次皇城京師之行算是孟寬在這個世界真正站穩了腳跟,在潼關時他不過一個小小秀才,就算有馬隊在手,也只能自保,無法真正面對幾萬的大軍。
“孟兄,下一步就是前去山海關任職了,不知道家眷如何安排。”
孟寬對著季常笑著說道。
“不管在哪裡,都沒有帶在身邊更讓人放心,你的妻兒還是要帶著為好,旅途會有些疲累,卻能時時看顧。”
吳又可也笑著說道。
“季常放心就是,有我在旁邊看顧,定能讓你孩兒健康成人。
這兩人已經和孟寬相交莫逆,連孟寬將來所為之事都悉數相告。
“明日我們就啟程前去山海關,距離不過幾百里,幾天就能到達,到了那裡就能安定下來。”
此時是初冬時節了,天氣寒人異常,京師百姓若無大事已經少有出門,不過沿街乞討的流民依然不在少數,三人坐在茶樓上看著下面的街道。
城中富豪無數,卻一個個自閉家門,能在街上施予救援的少之又少,眼睜睜看著這些百姓在街邊挨餓受凍,所為的良善卻是大筆銀錢的往寺廟送,簡直可笑。
第二天清晨,孟寬頻著馬隊家眷,準備啟程前往山海關。
孟寬本想無聲無息的走出這座政治中心,卻不想城中百姓都是在城門口兩眼相送,孟寬這一刻心中只恨不能早些平定亂世,還天下一個安寧。
百姓其實想的通透,孟寬的一場大捷直接化解了這次後金韃子入關洗劫的危難,此刻韃子匆匆退兵而走,他們也多了一份安寧。
出了城門孟寬什麼話都沒有說,只是長身一衣,對著前來送行的百姓抱拳躬身,跨上戰馬,直奔山海關而去。
急行趕路,途經通州、薊州、再過永平,一路上隊伍所到之處,百姓列道而迎,他們這些邊地比在京師的百姓還要熱情,京師尚有京營護衛,而他們卻是要直面蠻夷。
一場小小的勝利,換來了百姓年關的太平,他們已經別無所求了,熬過冬天,來年就有希望。
山海觀已經遙遙在望,這座天下第一雄關,是明朝邊境的咽喉之地,是明長城唯一與大海相交匯的地方。向北是遼西走廊西段,地勢險要,為古碣石所在地,關城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冀遼在此分界。
山海衛的護城官兵早已收到訊息,得知新晉的山海關協防副總兵就要到了,衛所指揮使達萬瓦帶著衛所到主要官員列隊在關口迎接。
很多人都知道關寧鐵騎的兇名赫赫,卻不知道這支隊伍完全是“以夷制夷”的傑出代表,可見能夠打敗努爾哈赤的袁崇煥是多麼有見地。
關寧鐵騎小半官兵副將都是外族歸化的夷族漢丁,這些人能征慣戰,是真正的悍勇之士,就算此刻到了大明生死存亡之際,依然還有他們在這裡堅守,對於這樣的人,孟寬心中並無民族之分,心向漢人,他就是同胞。
此時山海關總兵力不過十萬餘人,步兵在五萬左右,騎兵總兵力在四萬餘人,吳三桂直轄15000多的關寧鐵騎駐守在寧遠城,受他轄制的那木氣麾下10000鐵騎,桑昂所部8000鐵騎,剩下的都在山海關和各地城內駐防。
“拜見都指揮所大人,在下山海衛指揮使達萬瓦,前來迎接大人入城。”
一口子的帶著地方口音的官話,孟寬笑著小馬,拉著他的肩膀,開口道。
“不必多禮,你們為國朝守衛此地,也是幸苦,不知道城中尚有多少士足。”
不愧是常年在外征戰的官兵,前來迎接不過百餘人,卻個個面帶悍勇,肅殺之氣隱隱,這些長年和後金韃子交鋒的官兵,已經是大明朝為數不多的戰力之一了。
“大人,城中尚有步軍15000人,騎軍5000多人,另外還有十萬百姓家眷在城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