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潼關》一座在歷史上留下無數血淚雄城,說是大明亡於此城也不為過。

直此山河破碎之時,誰會解此不平,難道是剛剛入城的大明督師孫傳庭嗎?

孟寬看著剛剛入城的大明精銳,5000人馬的步騎兵,搖了搖頭,這些人馬長途奔襲而來,人困馬乏,手中又無多少糧草可供支援,就算他能文能武,又能如何力挽狂瀾。

大明富有四海,到現在連個正經的糧草都無法備齊了,真是可悲可嘆吶。

孟寬作為潼關成中一書吏,受知縣之命一同前來迎接剛剛入城的孫傳庭,身邊站滿了大大小小的官吏,孟寬一個小小書辦,根本沒資格上前說話,只是默默的看著大軍入城。

孫傳庭是盧象升戰死後,大明唯一可堪一用的大將了,崇禎皇帝性情多猜疑,前番猜忌使他蒙冤入獄。

被捕入獄三年期間,李自成、張獻忠重新起兵,熊文燦、楊嗣昌鎮壓不力,致其坐大,明朝國勢江河日下,岌岌可危。

李自成現已兵圍開封,時刻威脅京師,崇禎皇帝無人可用,國難思良臣,孫傳庭臨危受命陝西三邊總督之職,受5000精兵入潼關剿“闖”,才有了剛剛大軍入城的情景。

孟寬的體魄站在一堆普遍矮小的書辦當中,顯得格外刺眼。

“孟兄,可是要回衙門,大老爺們恐怕要開宴席,慶賀督師駕臨,我等小小書辦還是回家算了。”

說話的是他的同僚李季常,兩人同為秀才出身,又在一個庫房當吏員,關係不錯。

“季常兄,是急著回去抄書吧,嫂夫人懷有身孕,該當好好補一補,這些銀兩你拿去吧,莫要讓腹中孩兒受苦。”

衙門書辦是有月俸的,每月1石半的米糧,約等於1兩白銀,不過現在已經是國庫空虛,哪裡還會有他們的銀兩可發,要不是知縣偶爾會發些米糧,恐怕早已活不下去了。

他們還算活的有些體面的人,都已經無米下鍋了,可想而知現在的普通百姓會過的如何了,連年災荒,戰亂不斷,路邊此時就有很多快要餓死的百姓躺在城門口,不得入內。

孟寬很是心痛,這些都是人命啊,見一個只有5歲的小女娃一直在哭,她的的母親好像是沒了聲息,孟寬最是見不得這些,心中好似火燒一般難受,大步上前。

探手一握那面黃肌瘦的婦女的手臂,已是冰涼刺骨,心中的一跟大弦緊繃,無處發洩,雙拳緊握。

“孟兄,這婦女怕是已經去了,可憐了這女娃子了。”

孟寬知道他有心無力,有意收養,奈何自己都無米下鍋了,抱回去又能如何。

鬆開緊握的大手,上前抱起那受弱的女娃,輕若無物一般瘦小,這真是亂我心中愁緒啊。

大軍入城,此時已是宴席大開吧,可知路邊的百姓是否餓死,這樣世道,它不亡誰亡。

安撫了一下小女娃,轉頭看見幾個東倒西歪守門士兵。

“你們想不想賺錢,幫我把那婦女埋了,來城東藥局領賞,每人三鬥米。”

幾個餓的眼冒金星計程車兵一聽有米糧可領,立刻就有了精神。

“大人,需要棺木嗎,半兩銀子一副薄館,城門口就有。”

這個世道,也只有賣死人棺木的才能活下去了,孟寬知道再好的棺木埋下去,餓瘋了的難民都會把它挖出來販賣,只有不起眼破木板才不會引人窺伺。

掏出了大半塊碎銀,交給了幾個士兵。

“事情辦好了,找我領米糧,若是讓我知道你們拿錢不辦事,別怪我的刀不利。”

見他們幾人上前去抬人,人命如同草芥,孟寬不願意再看下去,抱著孩子就和李季常轉身走進了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