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人中,豫州人高傲,青州人豪爽,荊州人喜歡平靜。而揚州人最喜歡熱鬧,他們面善又熱情,一見面就打招呼,也不知是不是儒家多年教化之功,不過,方朔倒是挺喜歡這裡的。

出了小酒樓,方朔跟在楊知禮四人的身後,一道去赴那觀劍之約。

興許是楊知禮這四人的名氣不小,一路上,有不少人對他們打著招呼。不止是街邊攤販,雲樓商鋪,連出門買菜的大娘都認識他們。

在他們一行人中,只有韓疏蘊板著一張臉,一副別人都欠了他鉅額銀錢的樣子。其實,他本不想理會楊知禮等人,但是他看方朔對那觀劍展會抱有極大的興趣,也只好跟著方朔一道去觀劍了。

一行人還在去的路上,方朔就急忙問楊知禮道:“楊兄,不知這觀劍展會是何人所辦吶?所觀之劍又是何劍吶?”

楊知禮無比興奮地回身答道:“方兄問的好,在下正要向方兄好好介紹呢。咱們要去的這觀劍展會呀,是由洛平郡傅家的二公子傅辛轅所辦。這說來也巧,可算是天賜傅家。二公子傅辛轅平生最愛縱馬輕歌,半月前遠遊堰都,於覃湖水畔得了一把好劍。大夥兒都說傅公子是福緣深厚,得天恩賜。傅家更是為了此事連辦了三日的酒宴啊。”

聽了楊知禮的話,方朔低下頭,摸著自己的下巴嘀咕道:“在半月前?原來他是半月前得劍,如此一來,應該不是了。”

韓疏蘊見方朔像是想到了什麼似的,只當他還在對與自己談起的那把劍心心念念,不能忘懷。他為了不讓方朔被人打擾,便接著問楊知禮道:“楊兄,你知道傅公子偶得的那把劍是什麼樣子嗎?”

楊知禮搖著頭,坦然道:“在下也不曾見過,疏蘊你問我作甚。之前,傅家辦酒席的時候,不是請過你們韓家嗎?你難道會不知道?哦,我知道了。你一定是嫌酒席吵鬧,所以沒去。嗨,本來也請了我們楊家,只可惜我家老頭子太忙了,就推辭了。這要不是我也沒空,肯定不會像你,我就是死皮賴臉地也得蹭他們家去。”

韓疏蘊聽楊知禮說得不著邊際的,只冷哼了一聲,就轉頭不理了。

可能是對韓疏蘊的性子十分熟悉,楊知禮倒是一點兒都沒生他氣。

他依舊是一副可惜遺憾的樣子,不住地嘆著氣。就好像他沒有趁那個機會去傅家仔細地看看,現在後悔地比古人落榜還厲害。

看到他這副沮喪的樣子,一旁的常雋清把手搭在楊知禮的肩上,安慰勸道:“楊兄,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無須在去掛念。再說了,這次傅公子又舉行了一場觀劍展會,不是正好能彌補你的心願嗎?”

可楊知禮依舊無比嘆惜道:“唉,常兄,我又何嘗不知道這一點呢。但是,過去之事已成定局,就算現在彌補了往日的遺憾,可過去的過去,又怎麼會變呢?還不是一樣留在心中,無法釋懷嗎?”

喻溪翰身旁的龐盛海聽了楊知禮的一番話後,也點頭附和道:“楊兄說得是,古人有云,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真可謂是金玉良言,先賢眾師誠不欺我。”

“不錯,正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前輩早有警言,我輩須當謹記。李白詩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每逢花開月圓之時,我等切莫要錯過良辰吶。”喻溪翰也附和著說道。

他們四人一時說得興起,在路上結臂高歌,論詩吟唱,絲毫不顧忌四周路人看向他們的另類眼光。

方朔與韓疏蘊跟在他們身後,並沒有對楊知禮四人的另類行為加以阻止,就這麼看著他們那放浪不羈的樣子。

只是,韓疏蘊無奈地環抱著胳膊,也不知給他們翻了多少的白眼。而方朔倒覺得他們四個並非做作,應是真性情使然,心裡還挺佩服。

他們一行人就這麼走著,一直來到了此處城鎮最大的奇緣樓。

收起了路上的另類樣子,楊知禮指著奇緣樓對方朔和韓疏蘊說:“咱們到了,這奇緣樓就是傅二公子舉行觀劍展會的地方。”

“方兄,有道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傅二公子已經在揚州多地都舉辦過這觀劍展會了。由東往西,自北向南,如今恰好輪到這東望鎮了,你來得可真是時候。”常雋清對方朔笑道。

方朔也笑道:“看來是天意如此,那在下就順應這天命好了。”

“正是,正是,如此機緣,萬不可錯過呀。”喻溪翰點頭應道。

方朔與他們四人頓時大笑起來,齊身邁步,進了這奇緣嘍。

看著他們四個的背影,韓疏蘊覺得方朔好像也變得古怪了起來。

奇怪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搖了搖頭,韓疏蘊暫時壓下了心中的疑慮。

可既然方朔跟著楊知禮他們進了奇緣樓,那他也不好在樓外面乾等著。論身份,方朔是玄天斗宿,自己算是他的屬下,他韓疏蘊可不能就這麼撇下方朔不聞不問。

不多有絲毫停留,韓疏蘊一邁步,也進了奇緣樓。

只粗略地打量了一眼,韓疏蘊便心道:“這傅家二公子果然氣派。”這座相熟的奇緣樓彷彿變了個樣,不禁讓人疑惑,是否來錯了地方。

奇緣樓雖樓形不改,但各處的佈置都已煥然一新。

原先的屏風字畫全都換了個樣兒,看這情形,應當是由傅家專門差人運送到此的,奇緣樓裡的那些普通貨色都換成了傅家的珍藏。那添置的各種糕點以及一應茶水,都是從臨近的郡縣連夜送來的。怕是除了欄杆樓梯和木門櫃檯,連齊擺的桌椅都是傅家從別處搬來的。

韓疏蘊來到樓裡頭,環顧了四周之後,發現來這兒的人,不論是有名氣的還是沒名氣的,都是在東望鎮附近認識的先生和同生。

客人眾多,有不少先生還帶了自己的妻子兒女一道來此。

楊知禮他們四個全是自來熟,即便不認識的人也能聊得如魚得水。

而方朔也是一改模樣,竟也自然地與他人攀談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