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飛速發展(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奧地利與德國交界城市的暫時駐地裡,周正正對著手下的司令師長們釋出著命令:“要向戰士們說明,在這裡要時刻注意遵守紀律。我們只是暫時在這座城市裡駐軍,是客人,不要給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
當然周正也沒有忘記,奧地利政府雖然答應了向人民軍借道,並答應絕不干涉和人民軍進攻的德國計劃,但是奧地利政府的具體態度還很曖昧,不能不防。
短短兩年時間,人民軍的發展就和過去相比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來人民軍的計劃是緩步蠶食,穩步推進,先佔領那些墨索里尼政府無法兼顧到的農村地區,同時一步步的奪取城市。
但沒成想,因為北非戰場的節節敗退和國內的民生凋敝,義大利半島上的各大城市都舉行了反****遊行。王室和內閣的官員,趁機發難,直接罷黜了墨索里尼。
在墨索里尼被罷黜之後,新的政府立刻向人民軍、意*共分別發出了希望能聯合的資訊。
英美兩國當然是樂見其成,他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限制人民軍。所以屢次派人來催促。
意共黨內意見分歧很大,大部分底層出身的人在幾年的戰鬥之後都傾向於人民軍的主張,推到重來,但是上層知識分子出身的人則還是希望能和平解決,甚至提出願意解散意*共遊擊隊。
而人民軍的態度,自然是不用說,他們當然不會和什麼王室扯在一起,但為了不被敵人利用,為了爭取大眾的支援。
人民軍要求王室對****黨人進行徹底的清算,並且反省在戰爭中的過錯,審判戰犯,改組政府結構,停止戰爭,最大限度恢復人民的生活水平。
這些“嚴苛”的條件當然不可能得到王室的同意,對方馬上表示了拒絕,並聲稱要討伐匪軍。
然而,當時的人民軍已經徹底在北方站穩了腳跟,在西西里島等南方農村的確也有數量不少的游擊隊。
王室的匆忙作戰換來的只有恥辱的慘敗,甚至於意*共也因此分裂,大部分的游擊隊選擇加入了人民軍,少數的上層領導選擇跑到羅馬去搞議會鬥爭。
時至今日,1944年10月,義大利半島的大部分土地都被人民軍解放,只餘下中部的羅馬等幾個大城市還被王室內閣佔領,但是城市之間的道路被切斷,他們已無回天之力。
納爾聽從周正的建議,兩年時間裡盡全力將所有的基層法師組織起來,和流亡英國的戴高樂合作,依靠人民軍,在法國南部開闢了根據地。
蘇聯大部隊開始大規模的反攻,鋼鐵洪流從東歐出發,無情的碾碎了一切反抗力量,攻進了德國境內。
英美聯軍不知道是因為分贓不均,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遲遲不肯發動登陸戰,開闢第二戰場。
和原歷史不同,因為有人民軍的存在,德軍受到了來自南方的牽制,無法專心進攻蘇聯。蘇聯方面的進攻速度,還要更快一些。
雖然小鬍子有命運之矛,可以輻射整個德國本土,但是對於超人類並不多的蘇聯來說,作用不大。
本來,周正無意帶領大軍參與進攻蘇聯的計劃,畢竟本土的情況很差,人民軍最好的選擇還是先恢復本土的情況。
最多在蘇聯包圍柏林的時候,他帶上戴安娜等人,去對付阿瑞斯和命運之矛就可以。
但是,美軍以登陸義大利半島為威脅,周正並不想和美國人起這種無謂的衝突,而且蘇聯方面也希望人民軍能出兵,不求真的深入德國作戰,只要起到牽制的作用就好。
在種種因素的考慮之下,人民軍最終還是決定派出了兩個軍的兵力,借道奧地利,進攻德國南部城市,吸引德軍兵力。
原來的計劃是從法國境內,對德軍發起進攻,不管是關係,還是其他方面,都是從法國境內進攻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