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戰爭狀態當中的蘇聯顯然比英美兩國擁有著更強的執行力,在共產國際執委向義大利共產黨發出命令的第二天,他們就找到了在山外面活動的人民軍軍隊,並釋放出了尋求合作的訊號。

而周正他們也在當天收到了這個訊息,但書記處進行討論之後,當即要求部隊派人把義大利共產黨的代表送到總部,但是對他們的要求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

周正有意和蘇聯方面進行合作,但是對加入共產國際沒有任何興趣。

斯大林同志是一個可以相信的人,只要人民軍正常發展下去,這位把世界局勢看的一清二楚的蘇聯領袖不會對人民軍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來,但是蘇共領導裡的其他人可就未必了。

蘇聯的官僚體系已經初步成型,這是不能更改的事實。其中最顯著的一個表現就是,在二戰之後,斯大林幾次辭職,試圖從***的位置上撤下來,試圖讓國家能有一個良好的權力過度期,但是卻失敗了。蘇共內部的幾股勢力因為沒有絕對把握壓倒其他對手,從而選擇聯合起來在政治局會議上將斯大林的辭職信駁回,使斯大林只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到死。

然而,斯大林對蘇聯的鞠躬盡瘁並沒有改變什麼。

在他死了之後,蘇共內部依舊進行了一場近乎殘酷的權力鬥爭,各方勢力招式盡出,最後選出來了一個玉米曉夫,竟然使出了全面否定斯大林這樣的昏招,直接為蘇聯政權的合法性崩解埋下了隱患。

周正對蘇聯的未來並不看好,他註定不會在這個時代久待,對政權建立二十餘年的蘇聯是有心無力。

但人民軍不同,他不希望人民軍走上東歐各國的路,最後和蘇聯一起走向墜落的深淵。

周正沒有向書記處的同志明說未來的歷史,也沒有預言什麼蘇聯會怎麼樣,他只是把蘇聯過去發展的歷史拿出來,把一個個問題向同志們講明。

其中對人民軍來說,最要命的一點就是共產國際的“大家長制”作風。

長征的慘狀還歷歷在目,周正不覺得人民軍現在比紅軍強上多少,儘管不缺吃不缺穿,但是精神建設方面差得實在太多。

現在的人民軍一旦遇到像長征那樣的重大挫折,決不可能像紅軍那樣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之後,還能有著上萬無怨無悔的堅定戰士願意為了革命而奉獻自己的生命。

然而阿迪爾他們對周正的擔心並不能共情。

且不提歐洲本來就沒有百姓革命的傳統,就是共產國際成立之後,對於是否要武裝革命也有著相當大的分歧,不然共產國際也不會有一二三四之分了。

恰恰相反,他們對人民軍的現狀十分滿意。

在蘇聯成立之後,各國的革命從來沒有一次能建立起這樣組織度的軍隊,好一點就算是西班牙內戰,在共產國際的將計劃下各國的同志前往支援作戰;差一點,就是想德國共產黨那樣費拉不堪,竟然想著要和希特勒在議會里鬥爭,完全放棄組建自己武裝的想法。

但不管怎麼說,周正是人民黨的資料,他既然堅持而且還十分苦口婆心的說了許多道理。

阿迪爾出於對周正的信任和尊敬,最後還是做出了自己判斷,在最後表決上,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見,暫緩加入共產國際。

說句實在話,他們本來也就對完全聽共產國際的指揮不怎麼感興趣。

好不容易統一了大家的思想,但是周正並沒有就此閒下來,他還要忙著處理部隊彙報上來的戰鬥情況,以對下一步的戰略方向給出指導。

還有幾支部隊在山區和平原交界的地帶建立了根據地,初步掌控了一些地區,周正同樣也要對民政工作做出指揮,以避免出現什麼壞情況。

總而言之一句話,隨著人民軍的進一步發展,周正並沒有變得更輕鬆,肩上反而擔了更大的擔子,一同忙碌起來的還有其他人。

周正把有民政工作經驗的託姆調離部隊,讓他輔助自己處理新組建根據地裡的各種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