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桐由於已經擁有了武生的職業,對於功夫也都有了點觸類旁通的意思,而且天生神力的天賦,讓他心中的武術夢又重新燃了起來。

華夏人,誰心中還沒有一個江湖啊!

十多分鐘之後,華雪瑩收住了自己的拳勢,輕輕的吐出了一口濁氣。

“這位小兄弟,也是練家子?”

華雪瑩自幼練武,眼睛很毒,林桐雖然看上去不算強壯,但是眼光內斂,身形筆直,走路的時候,腳下有根,落地穩健,一看就是有功夫在身的人。

華雪瑩微微一笑,拿起了旁邊的一塊毛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林桐笑著說道,“一點點,敢問這位師傅,您這是形意拳嗎?”

華雪瑩一愣,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沒有看出自己的拳路,難道說自己看走眼了嗎?

自己的拳法其實和形意拳相去甚遠,只要是懂一些武術的練家子,都不會搞錯啊!

華雪瑩淡淡的說道,“我這是家傳的莊家把式,沒有什麼名氣!”

林桐搖了搖頭,雖然他不太懂武功,但是他懂得氣勢。

剛才華雪瑩在練功的時候,拳法看上去沒有太大的威脅,但是林桐能夠看出來,對方的拳勁都收在了手中,不浪費自己的氣力。

如果真的遇到對手的時候,拳勁吐出,威力定然不同凡響。

林桐笑著說道,“這位師傅,我是一名京劇演員,只是在學院的時候,跟著老師學過一些把式,沒有正經的學過拳腳,不過,雖然我看不出師傅您的拳路,但是,我能夠看出,您的功夫絕對不是家傳的莊家把式!”

華雪瑩有些驚訝,原來這小子是沒學過功夫,但是這一身氣勢,是從哪來的?

要知道,一個練過功和沒練過功的人,精氣神的差距是很大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華雪瑩頓時對林桐有些一些好奇,說道,“原來是戲曲行的,咱們也算是半個同行啊!”

這句話說的沒有毛病,在過去,京劇界和武術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四大名旦中的程硯秋先生,就是一位太極拳的高手。

他在《汾河灣》中飾演的柳迎春,唱到“坐窯”這一折的時候,柳迎春送兒子薛丁山去打雁,口中唱到“撩衣且把窯門進”,這個“進”字剛出口,緊跟著左手一背,右手水袖搭在左肩,款步來到窯門前,一個“白鶴亮翅”,雙手揚起了水袖。

然後,他以右腿作為支撐,左腿抬起向前伸直,一個“金雞獨立”,接著一個“古樹盤根”,側身轉進了窯門。

緊接著一個雲手之後,轉身,一副水袖如同兩條白練一般,繞身飛飄一個大圈,接著閃身關上了窯門。

在這一系列的表演中,程硯秋先生以水袖的各種使用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心情,而且還將自己對太極拳的認識,都融入到了戲曲的表演中。

現在的程派演員大多數也都要兼修太極拳,為的就是能夠將程派的藝術,發揮到極致的美感。

提到武術,就不得不說起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先生了。

當年梅蘭芳先生已經很有名氣的時候,在唱《霸王別姬》時,臺下有一位老人在最後謝幕的時候,對梅蘭芳大加斥責,認為他的劍法太假太虛,屬於是騙人的玩意。

梅蘭芳先生並沒有著惱,而是特意打聽到了老先生的住處,親自登門拜訪。

這位老先生就是民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武術大師李堯臣。

梅蘭芳先生在李堯臣大師的指導下,《霸王別姬》中的劍舞一段,臻至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