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

大珠小珠落玉盤

落玉盤——”

很明顯,戲腔的女聲和之前的女聲完全不一樣,讓臺下的觀眾們驚撥出聲。

梅派的青衣唱腔,將這一段完美的展示了出來。

臺下有不少對《琵琶行》這首樂府詩非常熟悉的觀眾,這個時候,都已經能跟著節奏唱起來了。

不少人的目光則是被坐在中間的方景龍大師給吸引了過去。

林桐唱的好,方景龍大師的琵琶更好。

林桐不住的圍著方景龍大師,一臉讚歎的樣子,兩人的互動看的觀眾們也是非常的激動。

方景龍看著林桐,心中也是非常的敬佩。

作為一個琵琶演奏者,《琵琶行》這首樂府詩在他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這首詩不敢說倒背如流,但是也是體會頗深,他對裡面琵琶女的那些動作,全都爛熟於心。

這一次聽說有人拿出了一首原創編曲的《琵琶行》,要和自己合作,方景龍的心裡其實是很膩歪的。

這些年來,隨著國風的流行,大量的作曲家和歌手都把目光投向了這個領域。

國風,是最容易吸引粉絲流量的風向標了。

但是,並不是那麼多人都擁有著深厚的國學功底,所以,大多數創作出來的國風歌曲都是屬於粗製濫造,用一些不知所謂的“華麗”辭藻堆砌出來一首帶有一點古風風格的歌曲,就說是國風歌曲,最可氣的是,還真有不少粉絲們上當。

但是,當一些好的作曲家,曲爹們出手之後,將國風歌曲的高度拔高了起來,讓這些粗製濫造的歌曲沒有了生存的土壤。

於是,這些人就把目光投入到了華夏的古詩詞中。

一時間,一大批古詩詞改編的歌曲紛至沓來,當然,這些歌曲中有好有壞,但是,不好的居多。

這種情況,就讓一些詩詞愛好者非常的不滿,紛紛出面抵制音樂圈的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

方景龍對林桐的印象還不錯,畢竟這大半年的時間裡,林桐在大眾面前的形象還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國風歌曲的方面,屬於是年輕人一代中的佼佼者。

但是,《琵琶行》這首歌在方景龍心中的地位太過於崇高,他不相信有人能夠將這首歌譜成曲子,而且還能讓自己滿意。

別把我的經典給糟蹋了!

懷著這樣的心情,方景龍和林桐見面了。

不過,讓方景龍非常驚訝的是,林桐竟然對琵琶並不外行,而且還能跟自己很深入的探討一些琵琶的樂理以及古代的琵琶知識,這就讓方景龍對林桐另眼相看了。

“這小子不是外行啊,說不定還真的有點意思呢!”

方景龍對林桐的信心增加了一層。

而在之前的排練中,林桐首先清唱了一遍這首歌。

方景龍坐在那裡,彷彿自己就坐在那艘待客的烏篷船中,白居易,友人,還有一群陪客,等到那位歌女的出現,將這個情景一下子就推向了高潮。

方景龍激動的熱淚盈眶,這就是自己心中的《琵琶行》啊!

心結盡去之後,方景龍帶領著自己的弟子們,用各種各樣的國樂,來為林桐好好的伴奏。

本來這首歌中,林桐安排的伴奏樂器並不算多,但是方景龍作為一代琵琶大師,不但琵琶彈的好,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國樂他都有所涉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