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譚政巖已經快四十歲的人了,但是看到父親這一瞪眼,還是嚇得他趕緊把手給放了下來。

但是,譚政巖看著林桐,一臉震驚的說道,“你是那個唱《萬疆》的林桐?”

林桐看著這麼激動的譚政巖,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就是我!”

無視了父親要殺人的目光,譚政巖上前就抱了林桐一下,哈哈大笑,說道,“真是你啊!”

當他看到父親那快要滴下水來的臉時,趕緊陪著笑臉說道,“爸,他是林桐啊!”

平時覺得自己的兒子還挺順眼的譚笑曾,這個時候,感覺面前這個地主的傻兒子怎麼這麼不開眼啊!

“廢話,他當然是林桐了,還能是誰啊!”

看著這日常吵嘴的父子二人,譚圓壽也是習以為常,別看他歲數已經到了耄耋之年,但是腦子還是很靈活的,沉聲說道,“怎麼,政巖認識林桐?”

看到自己的父親發話,譚笑曾也停下了要去“追殺”兒子的舉動。

譚政巖趕緊說道,“是啊,爺爺,爸,你們都忘了嗎,之前中秋晚會上,那個唱《萬疆》的那個人,就是林桐啊!”

譚圓壽和譚笑曾二人對視了一眼,一臉驚訝的看著林桐。

當初在家看中秋晚會的時候,譚圓壽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結果被林桐的一嗓子給驚醒了。

看著螢幕裡那個就像從畫裡走出來的年輕人時,譚圓壽感覺到連自己都年輕了不少。

而且這首歌裡的那種愛國情緒,也讓這個見識過華夏從一無所有走到如今的老人頓時淚灑現場。

譚門一脈,在建國之後,更是國之棟樑,為京劇的復甦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聽到這首歌,譚圓壽和譚笑曾二人都覺得心中一陣寬慰,而且對唱歌的年輕人有了幾分喜歡。

譚圓壽仔細的打量了一下林桐,不由的哈哈大笑了起來。

“難怪我當時看著你有些眼熟,畢竟當時你畫著妝呢,而且表現的那麼英武,我真的沒有把你和中秋晚會上的樣子當成一個人,林桐,果然是林桐。”

譚圓壽心中更加的開心了,本來對林桐的背景並不算清楚,當時拜師也是臨時起意。

要知道京劇界的拜師可不是這麼隨性的。

師訪徒,徒訪師,各三年。

在過去收徒弟,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想要找一個自己心儀的接班人,自己的衣缽傳人,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每一個老師想要讓一個學生拜自己為師,需要對這個學生有三年的觀察時間。

這三年的時間裡,需要觀察這個學生日常的點點滴滴,看看他的道德水平如何,是否能夠經受住誘惑,是否能夠保持初心。

而每一個學生想要找一個好老師,也是要認真的觀察三年。

這三年的時間裡,需要觀察的就是這位老師,是否有真才實學,我跟他學,能不能學到真東西,別就是一個名氣很大,但是什麼活兒都沒有的人,那就會誤人子弟。

這其實在華夏古代中所有的這種有師承關係的行當或者職業中,都會或多或少的有這種“師訪徒,徒訪師”的說法。

畢竟,在過去,這學的是什麼,學的是手藝,是安身立命的本事。

華夏的文字是非常有講究的。

師父這個詞,看上去就讓人感覺到一種尊重。

因為它將人之五倫的其中兩個融合到了一起,用來稱呼這個授業的人,可以想象是多麼的尊貴。

現代有很多人,他無法理解師父這個詞的含義,往往和老師混為一談。

師父和老師也許平日裡教給你的東西是一樣的。

但是區別是,師父要管你今後的生存。

而老師則不然,學校裡的老師,不管對你多麼的嚴格,等你離開了學校,他就不管你今後會怎樣了。

而師父,從你拜師開始,就要負責你的生計,在過去,徒弟吃喝都在師父的家裡,師父管你的一切吃喝穿戴零花錢,而且還要教給你吃飯的手藝,這跟你的父母簡直就是一樣的。

對於林桐,譚圓壽先生是真的是太愛了,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考察這個孩子,本來是打算回來之後,讓自己的兒子譚笑曾去打探一下這個孩子的背景。

因為他在國家京劇院的時候,就感受到這個孩子的不一樣,因為有不少人攔著這孩子拜師,並不單純是因為年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