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黃二聖贊林桐(第2/3頁)
章節報錯
顧佳輝看著林桐,爽朗的一笑,說道,“當時我不以為然,覺得這老小子又是在虛張聲勢,估計是一個人在這邊無聊了,想要把我這個老傢伙給騙過去,陪陪他。”
幾位導師和觀眾們都被顧佳輝的話逗得前仰後合的,這位老頑童一樣的老者,和年輕時候一樣,妙語連珠。
“不過,當他將林小友的這首曲子發給我的時候,我第一時間就訂了飛往臨安的機票,我當時已經一刻都等不及了。”
“也許很多人都能夠聽得出,這首《滄海一聲笑》就是根據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的那首《笑傲江湖曲》所創作出來的,而這首曲子,也是我和老黃兩個人想了一輩子,創作了一輩子,都沒有能夠創作出來一首讓我們兩人都感到滿意的曲子。”
“但是,今天,我們聽到了,這首曲子,讓我們兩人的心願滿足了,而最讓我們欣慰的是,後繼有人啊,這些年來,華語樂壇上的歌曲,真的是讓人一言難盡,我們的很多作曲家感覺有種江郎才盡的感覺了,為了凸顯自己的個性,在裡面加入了大量的電音,然後風格趨向於歐美。”
“音樂這種東西,它是有各自的靈魂的,歐美的音樂確實有獨到之處,但是,那是針對他們的聽眾的,我們自己的聽眾們,基因裡還是需要適合自己的音樂。”
“這幾天,我把林桐出道之後的音樂都聽了一遍,我感覺到很欣慰,這個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重新定義華夏音樂的走向。”
“你們發現了嗎,林小友的所有歌曲,大部分都是用華夏的樂器來演奏的,也都是華夏風格的作品,很少去模仿或者借鑑那些所謂的歐美風格,而且大受聽眾的歡迎,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我們的聽眾還是願意接受好的華夏音樂的。”
“就說剛才的這首歌曲吧,《滄海一聲笑》,歌詞寫的好,林桐唱的好,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這首歌的曲子非常的簡單,只用了五個音,那就是我們華夏傳統音樂中的‘宮商角徵羽’,配合上豪情滿懷,氣蓋雲天的歌詞,一種身在高處、心卻坦然的強大氣場撲面而來。”
顧佳輝的這番話,讓在場的不少人都深以為然。
這首歌雖然聽起來氣勢磅礴,振聾發聵,但是用的曲調卻是非常的簡單,這就讓很多專業的樂評人都忍不住思考了起來。
由於現代音樂的發展速度很快,很多作曲家,甚至是曲爹級的作曲家,他們的思路有些固話了。
曾經有一位準曲爹級的作曲家說過,現在的音樂旋律已經差不多都用完了,很多歌曲都被人吐槽說是抄襲,其實並不是,雖然說理論上,旋律是用不完的,但是好聽的旋律是有限的。
這番話一時間引起了樂壇的巨大轟動,使得樂壇有了嚴重的兩極分化。
有人認為,華夏的音樂已經走到頭了,必須要去向歐美國家的音樂學習,取經,回來反補華夏音樂。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華夏的音樂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只是我們現在的人都太浮躁了,沉不下心去做音樂,才會覺得華夏音樂沒有出路了。
而今天,林桐就用這麼一首曲調簡單,但是足以載入華語樂壇歷史的歌曲,告訴了所有人,華夏音樂還有一大筆沒有被人發現的寶藏,等待著後人的挖掘。
秦浩一臉震驚的看著林桐,問道,“林桐,我想知道,這首歌的曲子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就連黃湛森和顧佳輝都是一臉好奇的看著林桐,希望能夠聽到一些值得借鑑的東西。
林桐微微一笑,說道,“《樂志》大家應該都看過吧?”
林桐看了一下導師們,但是發現這些導師都是一臉的迷茫,《樂志》是啥玩意。
只有黃湛森和顧佳輝皺了皺眉頭,不知道林桐提起《樂志》是為了什麼。
《樂志》是《晉書》中的一部分,是用以綜述音樂發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
黃湛森和顧佳輝二人作為老牌的曲爹,像這一類的古書,他們都會稍微有所涉獵。
但是,他們也不明白,林桐是怎麼從《樂志》中獲得的靈感。
林桐聳了聳肩膀,說道,“前幾天無意中翻看《樂志》,發現裡面有一句話,發人深省。”
所有人的耳朵都豎了起來,黃湛森和顧佳輝二人也都在頭腦風暴中,瘋狂的思考著《樂志》中的內容,想要先一步找到那句發人深省的話。
林桐並沒有給他們思考的機會,直接說道,“就是‘大樂必易’。”
這四個字,如同晨鐘暮鼓一般,敲在了黃湛森和顧佳輝的耳朵邊,讓二人的眼中陰霾盡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