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中,石臺孝經的頂端出現了。

讓人驚訝的是,原來這上面還真的別有洞天啊!

“大家請看,這九宮格里,東西南北各有一座高浮雕的山峰,它們代表的是五嶽中的四嶽,而中嶽呢則是被中間的方形石臺所代替,什麼才能取代中嶽呢,大堂帝都,長安城!”

白曉松的臉上充滿了對那個時代的憧憬和敬佩,這種巧奪天工的手段和構思,讓他對那個時代感覺到了深深的敬畏和嚮往。

“李隆基,他想的是,在這九州,三臺,五嶽籠罩之下的中原大地,他都要以孝道治理天下,華夏才能夠長安!”

現場的觀眾們都是一臉恍然,原來這個石臺孝經碑上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具有深刻意義的。

林桐在一旁說道,“碑林的第一碑是石臺孝經碑,而我們國家成立之後,也有第一座碑,那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

電視畫面上出現了並列的兩座石碑,左邊的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而右邊的則是石臺孝經碑。

就算是都看過這兩座石碑的觀眾,都發出了驚訝的呼聲。

原來這兩座石碑,竟然是如此的相似,都是四四方方的碑身,下有石臺,上有華蓋,讓人不得不感覺到神奇。

林桐有些驚訝的問道,“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嗎?”

白曉松笑著說道,“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由梁思成先生主持設計,他的夫人林徽因先生擔任美術設計,林徽因先生就主張要以最能夠代表華夏傳統文化特色的唐代風格作為藍本,來表達人民對那些英雄烈士們的歌頌和懷念。”

“那如果想要找到一件最具有可參考價值的實物,那就非石臺孝經碑莫屬了!”

林桐在一旁感慨的說道,“這就足以說明了石臺孝經碑的設計規制,規格之高!你這個‘一’字解釋的太棒了,接下來這個‘碑’字如何解釋呢?”

白曉松笑著說道,“這就要說為什麼《孝經》要刻在碑上了,對於華夏人來說,石頭是一個不一樣的物件,我們把最高的軍功叫做勒石燕然,最美的愛情故事叫做海枯石爛,最執著的莫過於水滴石穿,你看,這石頭石碑寄予著我們最美好的感情,堅固,堅定,堅強,所以,我們才會把最重要的事情全刻在碑上。”

林桐深以為然,說道,“對,在我們華夏,有這麼一個成語,叫做‘樹碑立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不管是龜殼,竹簡,還是紙張,都會有損毀的一天,但是唯有石頭,那怕是經歷千萬年,它還依然依稀的記錄著當年發生過的一切。”

白曉松點點頭,繼續說道,“李隆基為什麼要刻這個碑呢,‘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親自訓注,垂範將來’,這是李隆基為《孝經》寫的序中的話,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教化,教育都是從這裡產生的,所以,李隆基親自為《孝經》註解,為的是垂範將來。”

“而李隆基也是一個被低估的書法家,他的隸書雍容華貴,堪稱書法之典範。”

“一個國寶想要成為國寶,它的方方面面都要出彩!”

“皇太子寫碑額,皇帝寫碑身,內容又是儒家的大經典《孝經》,所以,就格外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