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怎麼也成了因循守舊的老頑固了呢?

就算梅蘭芳大師也沒有規定,《霸王別姬》中的劍舞只能按照他的模式來。

只是後人們為了尊敬梅蘭芳大師,才有了這麼個不成文的規定。

但是,這真的是梅蘭芳大師願意看到的嗎?

要知道,當年梅蘭芳大師也是在很多京劇演員的抗議中,將很多京劇劇目裡的內容都給進行了大量的刪改。

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和譚鑫培先生合作《武家坡》的時候。

這出戏在最開始的時候,是老生挑梁的重頭戲,也就是說,薛仁貴是主角,王寶釧是配角。

那個年代,觀眾們捧得是武生和老生,在梅蘭芳先生之前,旦角挑班的微乎其微。

而在譚鑫培先生合作的時候,梅蘭芳破除了舊時代對旦角的偏見,自己在表演的過程中,加上了不少的神情和動作。

在譚鑫培表演的時候,梅蘭芳應該坐在那裡,背對著觀眾,將整個舞臺都讓給譚鑫培。

但是,對藝術有追求的梅蘭芳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在譚鑫培唱的時候,他在一旁做出了一些很符合當時情境的動作和神態,頓時,讓整個演出鮮活了起來。

這也讓很多觀眾們驚喜的發現,原來,京劇還能這麼唱啊!

但是,梅蘭芳的這種“出格”的行為,讓他受到了不小的抵制。

不過,梅蘭芳可以說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了很多的貴人相助。

譚鑫培先生雖然在那場演出中心中有些不悅,但是回去之後,過了沒幾天,就將梅蘭芳叫到了自己的家中,表示了對梅蘭芳這種表演的認同。

要知道,當時,譚鑫培先生可是京劇界響噹噹的人物,伶界大王的稱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有了譚鑫培先生的力挺,梅蘭芳先生的改革之路算是暢通了。

也就是從梅蘭芳先生開始,旦角徹底的崛起了。

張文琴不由的看向了周圍的那些觀眾們,從他們的眼中,張文琴看到了他們對林桐剛才這段劍舞的喜歡。

張文琴不由的哂笑了一聲。

京劇是什麼?

是國粹,沒錯,但是,它也只不過是一種藝術形式而已。

只不過是被人捧到了神壇上而已。

它跟那些民間的小曲小調從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一種讓觀眾們快樂,喜歡的藝術形式而已。

說到底,只要觀眾們能接受了,什麼規定,規矩啊,都可以適當的改變。

就像剛才後面的那個老大爺的話,霸王七步還是六步,最早的時候,霸王出場有那麼多講究嗎?

還不是一點一點的改變,觀眾們接受了,七步還是六步,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現在,京劇都快要死了,還抱著規矩規則不想如何變通,遲早京劇就會真正的成為一種意識形態,被束之高閣,只留下一個名字。

演出結束,林桐和陳玉山帶著眾人出來謝幕。

林桐將陳玉山讓在前面,不住謙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