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視感是一種很難說清楚的感覺。

有時候一個人走在路上,明明平常很少走這條路,卻突然會有那麼一刻,彷彿眼前的景象似曾相識。

好像在夢裡見過一般。

江渺現在就有點這種感覺。

他拿起手機來到書架邊上,把手機上展示出來的粥老闆的立繪,跟旁邊的幾幅畫對比著看。

要說像不像?

那肯定不像。

畢竟一邊是粗糙的簡陋的畫作,一邊是精打細磨後的精美例立繪。

兩者完全沒有什麼可比性。

但有一點是一樣的。

那就是畫師各人的風格。

通俗意義上而言,畫師風格可能是指畫畫的類別。

比如說二次元風、Q版風格、寫實風、油畫風……總之門類很多。

江渺不懂這些,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事實上,哪怕是同種類別的畫,每個畫師在處理各種細節上的手法也是不一樣的。

包括臉型、眼睛、眉毛、嘴唇、頭髮、身材比例等等……

如果是讓江渺去鑑別其他人的畫作,那可能江渺啥也看不出來,只能看出圖夠不夠澀。

但如果是粥老闆的畫。

他畢竟一直都有欣賞自家忠實書友的畫作,包括上本書的立繪跟插畫,他都有好好收藏。

偶爾也會拿出來欣賞欣賞。

所以他對粥老闆的畫風很熟悉。

甚至知道他擅長哪些角度的畫面,又不擅長哪些細節的刻畫。

畢竟有時候江渺覺得腿不夠長不夠白,大腿彎曲的程度有點奇怪,都會跟粥老闆進行一番友好溝通。

可眼下,江渺卻在學姐家裡的畫作上,看到了一點和粥老闆的畫作一脈相承的特點。

這就讓人……細思極恐了啊……

“也有可能只是巧合……”

江渺這麼安慰自己。

畢竟他又不是專業的畫師,只憑直覺就覺得這幾幅畫跟粥老闆的很像,然後就斷言學姐是粥老闆本人?

那也太不負責任了。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那就是,江渺還是第一次,把粥老闆和學姐兩個人的關係,聯絡到一起去。

因為先前雖然知道粥老闆也是財院的前輩,但因為開學以來一直都沒有見面,所以江渺對他的觀感還停留在一個很熟悉的網友上面。

並不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的主體。

而學姐不一樣。

她是江渺在學校裡認識的第一個人,本身就很有特殊意義。

要是沒人提醒他,他壓根不會把這麼兩個毫不相干的人聯絡到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