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靜州山羌作亂,有傳言認為亂軍劫持裴寂為主。唐太宗道:“國家對裴寂有性命之恩,裴寂定不會如此。”

不久,裴寂率家僮破賊的奏報傳來。唐太宗思及裴寂佐命之功,召他回朝。但這時裴寂已經病逝,終年六十歲。唐太宗追贈他為相州刺史、工部尚書、河東郡公。

裴寂年輕時家中貧困,後步行前往京師長安,途經華岳廟,禱告道:“我窮困至此,誠心拜謁,希望神明有靈,指出我的命運。

如果富貴有望,就給我降下好夢。”當夜,裴寂夢到一個白頭翁對他道:“你三十歲以後才能得志,最終會位極人臣。”

劉昫:裴寂歷任仕隋,官至為宮監,總子女玉帛之務,據倉廩兵甲之饒,喜博戲之利苟多,啟舉義之謀為首。

謁嶽神以徼福,始彰不逞之心;留貴妃以經宿,終昧為臣之道。居第一之位,乏在三之規。恃高祖之舊恩,致文靜之極法。終歸四罪,尚保再生,幸也。

宋祁:應龍之翔,雲霧滃然而從,震風薄怒,萬空不約而號,物有自然相動耳。

觀二子非有踔越之姿,當高祖受命,赫然利見於世,故能或翼或從,屍天之功雲。文靜數履軍陷陣,以才自進,而寂專用串暱顯。

外者易乘,邇者難疏,故文靜先被躁望誅,寂後坐訞言斥,誠異夫蕭何、曹參雲!

先不說李建成如何,這個時候,李元吉開始了他的負荊請罪之路。

然而別人廉頗是真心的,而他能有十分之一的真心就不錯了。

當年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勞苦功高,為趙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

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他命車伕把車駕到路中,絲毫不給藺相如空隙,藺相如卻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

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

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

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而此時李世民正在接待一位貴客,這人有些蒼老,確實姓廉名頗。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