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壽:“晉自社稷南遷,王綱弛紊。朝權國命,遞迴臺輔,君道雖存,主威久謝。桓溫雄才蓋世,勳高一時,移鼎之業已成,天人之望將改。

自斯以後,帝道彌昏,道子開其禍端,元顯成其釁末。桓玄乘時借運,加以先資,革命受終,人無異望。

宋武地非齊、晉,眾無一旅,曾不浹旬,夷兇剪暴,誅內清外,功格上下。

若夫樂推所歸,謳歌所集,校之魏、晉,可謂收其實矣。然武皇將涉知命,弱嗣方育,顧有慈顏,前無嚴訓。

少帝體易染之質,稟可下之姿。外物莫犯其心,所欲必從其志。嶮縱非學而能,危亡不期而集。其至顛沛,非不幸也。悲哉!”

裴子野:“宋高祖武皇帝以蓋代雄才,起匹夫而並六合,克國得雋,寄跡多於魏武,功施天下,盛德厚於晉宣,懷荒伐叛之勞,而夷邊蕩險之力。”

蕭方等:“夫蛟龍潛伏,魚蝦褻之。是以漢高赦雍齒,魏武免梁鵠,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萬乘之隙也!今王謐為公,刁逵亡族,秄恩報怨,何其狹哉!”

虞世南:“宋祖以匹夫挺劍,首創大業,旬月之間,重安晉鼎,居半州之地,驅一郡之卒,斬譙縱於庸蜀,擒姚泓於崤函,克慕容超於青州,梟盧循於嶺外,戎旗所指,無往不捷。觀其豁達宏遠,則漢高之風;制勝胸襟,則光武之匹。惜其祚短,志未可量也。”

朱敬則:“劉裕天錫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漢之謳,未暇假從周之會。同盟二十七,願從一百人。雷動朱方,風發竹裡。龍驤虎步,獨決神襟。長劍一呼,義聲四合。

蕩亡楚已成之業,復遺晉久絕之基。祀夏配天,不失舊物,雖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網羅俊異,待物知人,動必應時,役無再舉,西盡庸蜀,北劃大河。自漢末三分,東晉拓境,未能至也。”

司馬光:“帝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被服居處,儉於布素,遊宴甚稀,嬪御至少。嘗得後秦高祖從女,有盛寵,頗以廢事;謝晦微諫,即時遣出。

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嶺南嘗獻入筒細布,一端八丈,帝惡其精麗勞人,即付有司彈太守,以布還之,並制嶺南禁作此布。公主出適,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之物。內外奉禁,莫敢為侈靡。”

何去非:“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靈寶於舊楚,定劉毅於荊豫,滅南燕於二齊,克譙縱於庸蜀,殄盧循於交廣,西執姚泓而滅後秦,蓋舉無遺策而天下憚服矣。

北方之寇,獨關東之拓跋,隴北之赫連耳。方其入關,魏人雖強,不敢南指西顧以議其後。”

辛棄疾:“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李贄:“自是定亂代興之君。”

王夫之:“宋武興,東滅慕容超,西滅姚泓,拓跋嗣、赫連勃勃斂跡而穴處。自劉淵稱亂以來,祖逖、庾翼、桓溫、謝安經營百年而無能及此。

後乎此者,二蕭、陳氏無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則永嘉以降,僅延中國生人之氣者,唯劉氏耳。舉晉人坐失之中原,責宋以不蕩平,沒其撻伐之功而黜之,亦大不平矣。”

夏曾佑:“二十四史中,人主得國之正,功業之高,漢高而外,當推宋武,不得以混壹之異,而有所軒輊也。”

章炳麟:“雪中原之塗炭,光先人之令聞,寄奴、元璋之績,知其不遠。”

呂思勉:“宋武代晉,在當日,業已勢如振槁,即無關、洛之績,豈慮無成?苟其急於圖,篡平司馬休之後,逕篡可矣,何必多伐秦一舉?武帝之於異己,雖雲肆意翦除,亦特其庸中佼佼者耳,反之子必尚多。

劉穆之死,後路無所付託,設有竊發,得不更詒大局之憂?欲攘外者必先安內,則武帝之南歸,亦不得訾其專為私計心也。義真雖雲年少,留西之精兵良將,不為不多。王鎮惡之死,在正月十四日,而勃勃之圖長安,仍歷三時而後克,可見兵力實非不足。長安之陷,其關鍵,全在王脩之死。義真之信讒,庸非始料所及,此尤不容苟責者也。”

蔡東藩:“裕固一世之雄也,曹阿瞞後,舍裕其誰乎?”

“錦函之授,遠睹千里,裕誠一梟傑矣哉!至若殺劉毅,殺諸葛長民,一揮手而兩首懸竿,何其敏且速也!然討盧循、徐道復、譙縱,猶似近公,襲殺劉毅、請葛長民,純乎為私,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寧待至篡國後哉!”

范文瀾:“劉裕所創的宋朝,皇帝獨掌大權,主要輔佐,多選用寒門,原來的高門大族,只能做名大權小的官員,難得皇帝的信任。削弱士族的政治勢力,實行皇帝專制的中央集權,宋朝國內的統一程度遠非強藩割據的東晉朝所能比擬,政權大大增強了。

當時鮮卑拓跋部落統一黃河流域,出現強大的魏國,如果沒有統一的漢族政權,鮮卑人幾次大舉南侵,很有可能併吞長江流域,摧殘發展中的經濟和文化。

所以,劉裕消滅紀綱不立、豪強橫行的東晉朝,建立起比較有力的宋朝,對漢族歷史是一個大的貢獻。”

白壽彝:“劉裕不僅以武功顯赫於當時,而且在一些政治措施上,他也很有建樹。宋武帝劉裕是南朝眾多帝王中在治理國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個。

劉裕時期,是劉宋的興盛時期,也可以說是南朝的興盛時期。劉裕滅了蜀、南燕和後秦,大有統一全國的勢頭。

但劉裕時期,內部多事。孫恩起事的餘留勢力盧循、徐道復還在堅持鬥爭,反對劉裕的政治勢力如劉毅和門閥大族勢力還很強大。這些勢力,阻止了劉裕雄心壯志的進一步實現。”

歷史上很少有皇帝能有如此評價,可以說,要不是有諸多因素在裡面,劉裕或許能夠成為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般的人物。

但是或許是氣運不夠吧!最終他也沒能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