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死後,群龍無首,起義失敗。張定邊不願做朱元璋的降將,遂於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削髮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張定邊入空門後,不聞塵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率領舊屬僧侶,先後墾殖禪田50多畝,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給,亦可週給貧者。

他看到廣大貧苦農民因生病缺醫少藥而走投無路時,於是萌生懸壺義醫和取靈源山中的甘草,用姑師井之水泡製藥茶,廣施萬民,不求圖報。

洪武10年(1377)丁巳十月廿三凌晨,張定邊正在西霞山晨練武功。突然林中狂風四起,林木搖曳,落葉紛披。

猛一抬頭,但見一條斑斕猛虎,正從崗上飛竄下來。那猛虎發現了定邊,竟直向他衝來。定邊不免有點慌神。趕忙往右邊一跳,閃在老虎的旁邊,猛一擰身,舉禪杖朝老虎前胛叉去。

頃刻間,猛虎鮮血直流,腦漿四濺。從這點,可見張定邊的武功。

而如今活生生的張定邊就存在這個世上,趙雲這次怕是有得打了。

如果是巨毋霸只是一個人形坦克,那麼張定邊呢?這位可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神。

而張必先也不是一個好惹的角色。

張必先,元末農民起義軍將領之一。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定邊結拜為兄弟,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官居大漢丞相。

陳友諒鄱陽湖大戰失敗後,朱元璋進圍武昌四個月,城堅不下。1364年春,朱元璋從建康出發,再次親自臨敵指揮。

其間,漢軍丞相張必先自嶽州率軍來趕援,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襲,活擒了這位外號“潑張”的驍將。

常遇春押著張必先來到城下,向上喊話:“汝所恃者,惟‘潑張’一人,今已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

張必先也氣沮,仰頭向上,對張定邊喊話:“吾已至此,事不濟矣,兄宜速降為善。”

張定邊“氣索不能言”,本來就在水戰中中箭百餘,張定邊一身箭瘡,咬牙堅持。

見火候差不多,朱元璋派俘虜的陳友諒舊臣羅復仁入城勸降,表示說:“陳理若來降,當不失富貴。”

羅復仁入城,與陳理抱頭大哭,張定邊也在一旁大哭。於是,轉天大清早,陳理銜璧肉袒,率人出城詣軍門投降。這小孩子俯伏戰慄,不敢仰視。

朱元璋見其弱幼,心覺可憐,親自扶起,握其手稱:“我不會治罪於你。”

看起來張必先是沒有什麼輝煌的戰績,但是其能力卻不容小覷。

張必先看起來是一位謀士,但是所習卻是武者。

而且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就是為人,怎麼說呢,看起來沒有氣節。

不過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活生生的人呢?這些就不多做評價了。

自從得知趙雲要來之後,陳友諒整軍以待,這一次的統軍將軍為張定邊。

並且陳友諒還派了巨毋霸幫助張定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