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歷史第一福將(第2/2頁)
章節報錯
裴行儼奮勇當先,不幸被流矢擊中落馬,正危在旦夕。程知節飛馬趕到,連殺數人,所向披糜;連忙從地上抱起行儼,橫在馬上,往自己的大營撤退。
隋軍隨後追趕,程知節抱著裴行儼,行動不甚靈便,只覺胸口一熱,一柄長槊透胸而出,只見知節大喝一聲,撅斷長槊,並調轉槊頭刺死殺手,嚇散追兵,這才與裴行儼平安回營。
一柄長槊透胸而出,居然沒死,且還殺死敵人,救回戰友。這一舉,便奠定了程咬金是福將的傳奇人生。
不過,這一仗打下來,失敗的還是李密。程知節、裴行儼、秦叔寶、單雄信等都成了王世充的俘虜。
李密死裡逃生,投奔了李淵,不久因叛唐被殺。王世充對這批勇猛的降將十分看重,優渥有加。封秦叔寶為龍驤大將軍,程知節為將軍。
不料,瓦崗降將卻瞧不上王世充,程咬金對秦叔寶說:“王世充不但器量狹小,而且說大話打妄語,還喜歡發誓賭咒,簡直就是巫師老婦的做派,哪裡是撥亂反正,平定天下的明主!”
明主是誰?當然是正在招賢納能的秦王李世民了。估計李世民早已派人與秦、程等人暗通關節了。
唐武德二年二月,王世充與唐軍戰於九曲,雙方列陣對峙,程咬金與秦叔寶等皆率軍在陣前。
突然,程、秦與其他數十騎向西急馳百多步,然後,程咬金在馬上向王世充作了一個揖說:“僕荷公殊禮,深思報效;公性猜忌,喜信讒言,非僕託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請從此辭。”(見《資治通鑑.唐紀三》
說完率領數十名同夥打馬奔投唐軍,懾於秦、程的威,王世充的人馬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馬蹄揚起的煙塵,而不敢追趕。
這就是程咬金和秦叔寶歸唐最為的戲劇性過程。歸唐後,李淵將程咬金劃歸秦王府,李世民待之甚厚,授秦王府左三統軍。
此後,程咬金就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每次接戰必身先士卒,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為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又領左一馬軍總管,以功封宿國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太子李建成集團和秦王李世民集團爭奪太子之位的血雨腥風中,左一馬軍總管程咬金首先成為李建成的清洗物件,準備把他調到離長安十萬八千里的康州(今廣東德慶縣當刺史。
程咬金著急了,對李世民說:“大王股肱羽翼盡失,身何能久!知節以死不去,願早決計。”(見《資治通鑑.唐紀七》
六月初四日,在諸將領的擁戴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滅了李建成集團,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李世民正式登基。
程咬金因為這場大功勞,先拜太子右衛率,再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
太宗貞觀年間,程咬金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又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再轉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也就在這一年,他的影象榮登凌煙閣唐二十四開國功臣榜。
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程咬金遷左衛大將軍,並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八月,“蔥山道行軍總管程知節擊西突厥,與歌遏祿、處月二部戰於榆慕谷,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十二月,程知節引軍至鷹娑川,遇西突厥二萬騎,別部鼠尼施等二萬騎繼至,前軍總管蘇定方率五百騎馳往擊之。
西突厥大敗,追奔二十里,殺獲千五百餘人,獲馬及器械,綿亙山野,不可勝計。”(見《資治通鑑》。
斯時,程咬金已經六十八歲,也有些英雄遲暮的感覺了。因為蘇定方的功勞引起了行軍副大總管王文度的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