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少年軍校(第2/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董書恆又去了鐵礦。礦上鍊鐵用的是小高爐,鍊鋼使用的是炒鋼法,但是燃料是直接用的煤炭。董書恆聽說過,中國鍊鋼技術從唐以後慢慢倒退,是因為森林砍伐嚴重,鍊鐵用的燃料由木炭變成了煤炭,煤炭的雜質太多,因此煉不出好鋼。
其實透過焦化處理,用焦煤鍊鋼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董書恆將煉焦的方法跟匠師說了一下,匠師很快就搞明白了道理。這些技術就跟窗戶紙一樣,一戳就破。只是中國古代匠人身份很低,技術的傳承都是靠師徒關係維繫,而國人又都講究尊師重道,大家習慣了墨守成規,這實際上限制了技術的革新發展。
煉焦用土法也可以,只是浪費煤炭,用機器生產效率要高得多,也更節省。不過機器要等東臺的工業園區生產,現在只能讓這些匠師用土法試煉,積累一下技術。
總督府保舉桂知府的奏摺還沒批覆下來。清廷的工作效率可沒那麼高,即使花了銀子,也得扯皮一陣子。
董書恆臨行前還是去找了一下桂知府,跟他談了到山東之後的一些安排。蔡樹森肯定要跟著他去山東,以撫標營的名義編練山東新軍。阿桂畢竟是旗人,這老小子還不是完全靠得住,有蔡樹森在邊上,董書恆放心一些。另外阿桂要想在山東站住腳,擁有話語權也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實力。
實際上,董書恆誤會了阿桂。在桂中行的眼中自身及家族利益遠遠高於朝廷,在他們這一類人看來,朝廷是愛新覺羅家族的。這也是封建社會民眾民族意識不強的一個根本原因。
除了桂中行,董書恆在山東還有一步暗棋。
林威身強體壯,這些天他呆在淮海軍的行軍醫院。原來董書恆僱傭的遊方郎中隊伍擴大了不少,尤其是他跟康平大師爭論了中醫院不擅長外科之後,這老傢伙給他介紹了一大票懂外科的中醫。這些人都喜歡進入隨軍醫院,因為這裡有很好的實踐機會。
這個隨軍醫院是醫生的天堂,但是卻是病人的地獄。董書恆還沒有條件建立手術室,傷兵太多的時候,大部分手術都是露天進行的。
林威親眼看到郎中用一把鋒利的小刀把一個腹部中槍的俘虜肚子劃開,取出子彈。然後就跟廚子洗肉一樣,用烈酒將肚子上劃開的地方里外都清洗一遍。然後用針線把傷口縫合上。
林威以前見過酒樓裡製作烤鴨,師傅將調料放到鴨子肚子裡後,也會用針線將鴨子的肚子縫合上。看著醫生用鑷子夾住那個繫了根黑線的小彎針在那個手下的皮肉上穿來穿去,他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豎了起來,感覺自己的肉好像也在跟著痛。
“老子要是中槍受傷了,一定自己抹了自己的脖子,絕對不能落到這些穿白大褂的閻王手中。”林威在心中想道。
林威覺得他的這個手下根本就沒得救,腸子都被打得流了出來,如何能活呢?他覺得即使醫生給他做了手術,這個人也活不了。等了兩天那個手下還沒死,中間發了一次燒,可是過了一天又好了。第三天的時候有護工給他送了一碗米粥,那人竟然都喝了。第四天,那人已經能夠躺在床上跟自己聊天。劉威的認知再次被顛覆了。
今天是自己被關進傷兵醫院的第六天,他已經可以下床活動,除了胸口還有點隱隱作痛,已經沒有其他的感覺了。自己本想找個地方方便一下,突然有兩個淮海軍計程車兵過來把他帶走。
他被帶進了一個房間。裡面坐著六七個人,為首的是個青年,青年旁邊的那個猥瑣男人正是當初勸降自己的人。
“林威,這是我們總統大人,你見了還不行禮。”季明山說道。
“算了,你身上有傷,坐下來吧。”林威正要跪下,那個青年突然說道。
這時一個衛兵搬了一把椅子給他。
“林威,你的情況季司長都已經跟我說了。很高興你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你和響馬兄弟們的家眷我會安排的鹽城的農場在那裡,他們能遠離危險,豐衣足食,那裡以後就是你們的家。你等傷好之後就回沂州,我會給你們提供武器裝備戰馬。你要做的就是迅速兼併山東的響馬隊伍。我暫時給你的編制是淮海軍騎兵 301團,但是如果你招到的人多了,達到了一個旅,我就會給你一個旅的編制。你回去的時候剩下還能戰鬥的弟兄都可以跟著你回去,另外我還會派一些幫手給你。”
“是,司令!”林威也學著淮海軍的樣子行禮道。他心裡清楚董書恆將家眷遷到鹽城是有著收為人質的意思。司令還是小看了自己,他林威又豈是那種朝秦暮楚、出爾反爾的小人呢?只要家人過得好,自己給誰賣命不行呢?
“司令,俺沒啥別的要求,就是那種有木柄的震天雷還有能連發的短銃一定要多給俺們一些。有了這些俺有把握一個月內收服山東境內的響馬。”林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