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將自己工作第一年和工作第十年做個對比就能理解。

本來董書恆還準備去上海看看,自從淮海公司在蘇州河畔開發住宅並且允許外國人購買以來,上海的外灘到蘇州和區域逐漸繁華了起來。

以前只在外灘沿著黃浦江一條線上,租界的位置比較繁華,但畢竟地方小,充其量看起來就像一個小鎮。

現在黃浦江和蘇州河之間的一片區域全部開發了出來,稱為上海新城。

很多洋人還有各地的富商聚集到了這裡,置辦家業。洋人是不能直接買地的,他們只能購買開發好的別墅,而且價格賊貴。

不過人家淮海公司開發的別墅建得好呀,服務也棒棒噠!所以還是有很多洋人搶著購買。本國的富商就沒那麼麻煩了,他們可以直接買地。

上海縣用賣地預售款,直接向住在當地的百姓砸錢,將百姓遷出安置,空出的土地相當於白紙上做城市規劃,公共區域、住宅、道路,近代化的供水排水系統,全部都規劃得好好的。

土地都是直接分好的,那些富商只能選擇買哪塊,不能想買多少就多少。

而且,上面的建築建成什麼樣子,也要根據統一的規劃來。

在董書恆的規劃中,上海要建成國際大都市,可不能給中國的那些富商建成一個大宅院雲集之地,這樣以後哪來的發展空間。

新城沒有城牆,道路都規劃的非常寬闊。許多人都不大理解,為什麼要留這麼寬的路,上面都可以並行十幾輛馬車了,根本就是在浪費土地。

不過這麼寬的地方也沒全都修成路,而是在中間修了寬寬的綠化帶。讓人看了之後耳目一新。等以後路不夠用了,就可以拆了綠化帶,將路拓寬。

只有董書恆自己一個人知道,今後的上海會有多麼的堵。與其到時候想辦法花大代價去拆遷房屋,還不如現在就一步到位呢。

在大豐的當天晚上,董叔恆就收到了從浦口發過來急電。天京城的楊秀清又搞事了。

說到電報,現在江蘇的電報網已經基本上要鋪好。電報的鋪設本就是一件很快的事情,不像修鐵路那樣慢慢悠悠的。

現在走在路上到處都能看到黑乎乎的電線杆子,這些電線杆子都是用原木經過燒灼處理後製成的。

現在淮海軍最不缺的就是木材,去遠東的船回來之後基本上沒什麼東西可帶回來,只能帶著加工好的原木回來。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人會把電線杆子偷走,不過後來抓了一批人,再加上各地都加強教育之後,才基本上杜絕了這樣的事情。

我們再來說楊秀清,之前在過壽的時候狠狠地擺了洪秀全一道。讓他的心中大為舒爽。

過壽之後,他又釋出軍令將帶兵的諸王全部安排到了外地。翼王石達開還是駐守在安慶,防著西邊的湖北鄂軍,

北王韋昌輝被安排到了江西南昌,一面防著西邊的湘軍,一面防著北東邊的淮海軍。

燕王秦日綱被安排的到丹陽駐軍,原來駐守鎮江的羅大綱則被安排到了安徽廬州,駐守安徽江北的部分。

三王被安排出京的時候心情各不相同。東王府壽宴上的情形,眾人都看在眼中,楊秀清的囂張跋扈,讓諸王都心生不悅。

天王雖然暗中聯絡了翼王和北王,但是並沒有下定好決心,況且諸王帶兵在京中,楊秀清必然防備著,因此也沒有下手的機會。

石達開離開天京城的時候看了眼巍峨的天京城牆,心裡頭不是滋味。

他在心裡頭說:千萬別發生事情!一旦要發生事情,後果不堪設想啊!不知為什麼,石達開虎目之中眼淚淌下來,可見他的心情多麼的沉重。

同石達開的黯然神傷不同。北王韋昌輝的心中非常的興奮,如果天王和東王一直這麼和平相處的話,他就要一輩子只能做六千歲了。

韋昌輝出身地主家庭,本就是金田村人。金田起義就在他的家鄉舉行,韋家是舉家加入了太平軍,甚至獻上了自己的家產,在早期為天平軍出力甚多。

因此,韋昌輝打心眼裡瞧不起燒炭工出身的楊秀清。韋昌輝之前在天京的時候算是太平軍的三號人物,主要協助東王楊秀清打理內政,但是楊秀清跋扈專權,經常當面羞辱韋昌輝。

這一切韋昌輝都暗暗記在心中。現在韋昌輝終於等到了他一直期待的時機。

離開的前一晚上,韋昌輝在府中秘密擺上了兩桌宴席。北府內外全部安排上雙崗,就連房頂上,韋昌輝都安排了人值守。

餐桌上在坐的有平時跟韋昌輝關係最好的燕王秦日綱,大將徐宗揚,北府的六部尚書一共二十餘人。

這些人都是韋昌輝最信得過的人。韋昌輝將他們聚集在一起自然是密謀篡權的事情。

“各位兄弟們!嘿嘿!今天晚上將大家聚到一起,商量一件特殊的大事兒。”

“我不說大家也都心中有數,咱們這天京城中不久就要爆發一場激戰,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掉腦袋,但是這事兒對咱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一件從中取利的大好事。”

“北王,這天王難道真的會跟東邊的打起來?”秦日綱的頭腦比較簡單。

他身高將近兩米,長得膀大腰圓,壯得像頭熊一般,作起戰來像張飛一般勇猛。一遇到這種要思考的事情就變得遲鈍。

他跟心機深沉的韋昌輝放在一起真是天生一對,非常的互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