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董書恆才讓兵工廠開啟頭盔的研製工作。

說完了頭盔的事情,董書恆帶著一行人在兵工廠的食堂蹭了一頓午飯,下午他們還要趕到新建的演習訓練場。

這塊訓練場靠近海邊,佔地有上百平方公里。不過這裡大多是難以改造的鹽鹼地,用來建訓練場也算不上浪費。

訓練場中模擬了各種地形,方便士兵們瞭解各種地形條件下的作戰要領。

訓練場的中心有一個人造的土丘,土丘中間是一個高達二十幾米的堡壘式的塔樓。

順著樓梯,董書恆一行人在作訓部部長馬宗武的引導下上了塔樓頂端的指揮中心。

這個指揮中心,主要是方便觀察演習現場情況用的。塔樓上透過旗語與戰場上的演習部隊進行溝通。

由於距離太遠,旗手都是透過望遠鏡觀察旗語。

“馬部長,開始吧!”董書恆下令道。

“是,總統。”馬宗武領命,接著對一邊的旗手喊到,“演習開始!”

旗手立即用旗語將命令傳達了出去。

“轟轟轟!”這是在模擬炮擊。實際上火炮打出的都是空彈,士兵們身邊的爆炸是預埋好的炸點。

隨著電報的建設,淮海軍現在也在很多地方用到了電力。

比如現在這些炸點就由電力引爆的。

徐壽在去歐洲的船上的時候,就把電話機給研製出來了,並且製造了一臺樣機。

這個樣機還有實驗資料被船隊帶了回來,現在就放在書院的電力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完善。

董書恆相信,過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拿著電話機遙控指揮手下的各個部門了。

就像這種演習,要是有電話機跟前線的指揮官直接溝通,效率無疑會提高很多。

董書恆腦子裡不禁想起了影視劇裡面通訊兵拎著一卷電線,飛奔在戰場上,鋪設臨時電話線路時的情景。

第一輪的炮擊演練是讓士兵們感受戰場上被炮擊下的場景,避免新兵上戰場後聽見炮響就心慌腿軟。

第二輪演練的是步兵衝鋒。淮海軍現在的新兵基本上都是從民兵中選拔。這些人做民兵的時候都學習過射擊,不過民兵使用的是前膛槍。

民兵訓練的時候用的是線列步兵的陣型,訓練的方式跟野戰部隊不同。

現在淮海軍的野戰部隊基本上都換裝了後膛槍,因此他們使用的衝鋒方式是散兵線式衝鋒。

面對線列步兵或者敵人堅守的城牆、陣地時,這種戰術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自身的傷亡。

現在底下戰場上的新兵們演練的就是散兵衝鋒,他們以班為單位散開城一個個相互掩護的三角陣型,弓著身子快速地向前移動。

不時會有士兵停下來,單膝跪地,瞄準前方的敵人射擊,掩護跑在身側的戰友。

演習的方案是遊各軍的將領同參謀部、作訓部一同商量制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