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太平軍的新動向(第2/2頁)
章節報錯
琉球王宮之中,尚泰王眉飛色舞地給他的姐姐描述著自己出海以後的見聞,著重講了他怒斥薩摩使者那一段。
看著弟弟興奮的樣子,尚雲公主心裡也非常開心。
跟在董書恆的身後,尚泰王的氣度格局好像比以前更加開闊了。
尚泰王自然還要接見一下手下的大臣。
蔡冒現在奉命組建琉球國防軍,將原來的兵馬裁汰老弱,又在琉球各族居民中招募青壯。由淮海軍的教官負責訓練。部隊的編制也完全仿照淮海軍的編制。
琉球國防軍的武器裝備也會跟淮海軍購買。
當然,淮海軍可不會將他們最新的裝備給僕從軍。
不過也會給他們配上民兵使用的前裝線膛槍,這在當前已經是比較先進的了,此時好多國家,包括俄國人都還在使用滑膛槍呢。
這次俄國人在西邊會在裝備了米涅步槍的英法聯軍手中吃一個大虧。因而開始重視線膛槍的使用。
以前線膛槍只線上列步兵中少量裝備,直到拿破崙發明了散兵戰術,線膛槍的裝備才逐漸增多。米涅步槍的發明則是把這一戰術發展到了極致。
淮海軍比現在大部分的步兵還要更進一步,他們已經基本上拋棄了線列步兵戰術,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散兵戰術。
在琉球逗留了一天之後,主力艦隊再次踏上征程,直接向著海門港駛去。
董書恆這次出來的時間已經不短了,這次回去估計又要積壓大量的事情。
最讓他擔心的太平軍竟然沒有什麼動靜,尤其是在與淮海軍接壤的漫長防線上,一點小動作都沒有。
在西線倒是做出了一些動作。
3月份的時候太平軍石達開部突然率軍殺入湖北,於3月22日攻破屯於黃州堵城的湖廣總督吳文鎔大營,斃吳文鎔。16日殺到漢口、漢陽。
不過卻遭到了左宗棠所建鄂軍的伏擊,傷亡慘重,遂退回黃州。
左宗棠自從上次從揚州回去之後,在武漢得到張亮基的支援,組建了鄂軍。
鄂軍共有陸師和水師兩部,陸師兵員全部都是湖北的貧苦百姓,左宗棠招軍只收佃戶子弟和無地山民。
這些人都是赤貧者,進入鄂軍之後就可以透過餉銀讓一家老小免於餓死,所以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身份,加上豐厚的戰死撫卹制度,讓這些人作戰勇猛,悍不畏死。
水師人員大都是江上的漁民以及船工,他們的生活也是極為艱苦,這些人在江上為生,對長江的水道極為熟悉。
左宗棠又從淮海軍手中接收了許多經過改造的舢板,每船裝有小炮三五門,遠遠強於太平軍的舢板。
從兵員素質上來說,這是一支淳樸的隊伍。楚軍所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從淮海軍進口而來。步兵全部裝備前裝滑膛燧發槍,而且都是淮海軍出產的精品。不像清軍和太平軍用的那種動不動就會炸膛。
用工業車床作出來的燧發槍要比手工捶打出來的燧發槍質量上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正是有了這樣的裝備,勤奮的訓練,再加上左宗棠給出的充足的餉銀,新出世的鄂軍才能夠面對太平軍的精銳初戰告捷。
張亮基這個老東家對左宗棠可謂是言聽計從。張亮基知道自己的實務能力不足,他也知道左宗棠是個大才,不然也不會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現在湖北的政務基本上是左宗棠說了算。
利用這個權利,左宗棠讓張亮基舉薦了一批基層官員。這些人大多是左宗棠在湖南的至交好友。有一部份人已經被左宗棠發展了進了復興會。
左宗棠本就是復興會的元老之一,那次密談之後,為了迷惑朝廷,也為了讓復興會的力量能夠分散發展,左宗棠到湖北另行發展一支隊伍,與淮海軍東西呼應。
尤其是淮海軍已經與朝廷公然翻臉。左宗棠的那支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朝廷為了平衡董書恆甚至於會扶持左宗棠這樣的地方武裝。給左宗棠更大的發展機會。
現在曾國藩還在丁憂之中,湘軍一盤散沙,左宗棠正利用他手中的權力,以及張亮基以前在湘軍的人脈,不斷地挖湘軍的牆角。
反正現在他的鄂軍還處在擴張期,需要大量的人。而且他現在手中要槍有槍,要錢有錢。
淮海軍敞開了為他供應燧發槍,湖北計程車紳被太平軍禍害慘了,也是敞開了為他供應錢糧。
這次打敗太平軍精銳之後,一下子讓鄂軍名聲大躁。
咸豐帝一聽,高興壞了。他立即破格提拔左宗棠為湖北巡撫,張亮基為湖廣總督,去掉署理二字,同時不在擔任湖北巡撫。
清廷現在就需要一個能夠和淮海軍分庭抗禮的地方武裝。而且這個左宗權是舉人出身,身份上比董書恆可靠多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