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王韜見聞(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很多歐洲的學校其實還是很窮的,學者也是這樣,他們往往會為了得到研究經費而討好那些貴族。
很多人在王韜銀棒攻勢下,帶著行禮,踏上了前往中國的船隻。卡爾所負責的就是把這些人安全地送上船。
這些前往中國的歐洲學者都持有王韜開給他們的憑證,到了上海之後自然會有人負責接洽他們。
王韜向他們描述了一個規模巨大的綜合性大學,這個大學裡面有專業的實驗室,還有用不完的實驗經費,王韜向他們保證他們一定會愛上那裡。
當然大部分人並不是完全相信這些,他們只是衝著那高額的工資去的。許多人打定主意,如果在中國呆的不舒服,等賺夠了錢,他們還會回到歐洲。
當然王韜在歐洲也並不是一帆風順。他在法國提出要去考察造船廠的請求就沒有被同意。
不過這件事情影響不大,因為董書恆後面跟布林布隆敲定了鐵甲艦的訂購計劃。
這樣王韜成了船廠的客戶,順利地進入了船廠。他負責安排中方人員在船廠跟著法國人一起建造這兩艘戰艦,這是合同上約定好的事項。
在普魯士,王韜和克虜伯的談判也被普魯士政府叫停,普魯士對自己的火炮技術保護的很嚴密,並不同意克虜伯與中國合作建廠。
直到新年之後,阿達爾伯特親王回到了歐洲,這件事情才解決。
阿達爾伯特說服了普魯士政府加強與淮海軍的合作。在淮海軍提供的蒸汽輪機技術的交換下,普魯士需要向淮海軍轉讓他的火炮技術。
最後中方、普魯士政府以及克虜伯三方談判,決定由老克虜伯的小兒子帶著一些技術人員,以及克虜伯在鍊鋼、火炮只要方面的技術資料去中國。
他們在中國將建立一個新的克虜伯工廠,小克虜伯將佔有30%的股份並擔任經理。中方擁有這家公司的控制權。
實際上老克虜伯也是在幫自己的家族鋪路。對於這些大家族來說,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不明智的。
徐壽這次可是帶了整整兩船的人到歐洲,而且還是用自己得船。
這讓王韜都不得不感嘆淮海軍發展得太快了。
這第二批來歐洲的人中還有很多的淮海書院老師,他們將會到歐洲做訪問學者。另外還有一批留學生,以及留學軍官生。
這些人的到來,讓王韜終於不再感覺到孤單。
最令王韜欣喜的是他現在在歐洲終於有了一個夠分量的支持者。
阿達爾伯特親王忠實地履行了和董書恆的約定。透過自己在歐洲皇室的關係,為王韜安排這些學者和學生提供了方便。
以王韜在歐洲的名聲,加上現在有阿達爾伯特親王的支援。這次王韜很容易完成了第二批人員的安排。
徐壽是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但是不愛講話。他跟王韜湊不到一起去。
自從上船以來徐壽一直在惡補外語。他的學習能力非常的強。幾個月時間就掌握了德語以及法語。
阿達爾伯特親王在忙著準備造船廠的事情,這次他在東方跟淮海軍達成的協議,讓他在普魯士的話語權增重了不少。
船廠、資金和工人的事情很快就搞定。徐壽利用這段時間根據董書恆的提示拜訪了西門子的電力實驗室。
有了阿達爾伯特親王的引薦,徐壽在西門子那裡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徐壽很快就被西門子他們的發電機實驗吸引住了。以前他也做過一些電力實驗,但是都很小。
參觀了西門子公司的實驗過程之後,讓他獲益匪淺。從這裡他發現了電力走向實用的新方向。
西門子對徐壽這個人也感到頗為驚訝。他沒想到一個清國人憑藉自學就能把電學掌握得這麼深入,甚至還有很多自己得思考。
在西門子公司交流的這些天,徐壽參與了西門子公司的多項實驗。徐壽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也讓西門子先生驚訝。他甚至想把這個中國人,留在自己的實驗室。
他覺得徐壽一定會成為自己公司實驗室的重要骨幹。
不過很快阿達爾伯特親王就把徐壽叫回了船廠,親王殿下已經急不可待地要開始自己的鐵甲艦建造計劃了。
為此阿達爾伯特親王集合了普魯士最好的技術工匠。新的鐵甲艦其實就是中國江河級護衛艦的放大版。
董書恆由於鋼鐵冶煉,鉚接技術等方面的限制,沒辦法造出那麼大的軍艦,只能先製造一千多噸的護衛艦。
普魯士則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他們早早就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有著雄厚的重工業基礎。缺少的只是一點理念上的創新而已。
就像後世的華夏製造業一樣,有了基礎之後,只要拿到圖紙,有了材料,就沒有製造不出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