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大沽口(第2/2頁)
章節報錯
勝保一邊猛攻一邊命人向著城牆挖地道,終於挖到了城牆下。隨著炸藥爆炸,城牆被炸開,清軍沿著缺口一擁而入。
太平軍在城內組織巷戰,但是還是被清軍打得節節後退。李開芳親臨一線指揮作戰,結果被清軍的冷箭射中腹部。但是他仍然捂著腹部堅持作戰,最後被親衛抬著從北門撤出。
留下阻擊清軍的五千兵馬最後撤回通州城的不到一千人。
林鳳祥指揮的圓陣緩緩撤退一點慌亂都沒有。太平軍這半日與清軍的交鋒,可以說是勢均力敵,太平軍的傷亡雖然多一些,但是大部分都是流民。
僧格林沁也沒有追擊,一方面是因為清軍不管是士兵還是戰馬都非常的疲憊,另一方面,現在天已經要黑了,他無法確定長毛是否會有伏兵。因此,清軍就眼睜睜地看著太平軍退了回去。不過戰場上太平軍的屍體還留在原地。
這些可都是軍功,清軍計程車兵頂著疲憊收割太平軍的人頭。僧格林沁已經派人去京中報捷。這場勢均力敵的戰鬥在他的口中成了:大敗髮匪,斬首三千,匪軍潰散而逃!
咸豐帝接到捷報後,龍顏大悅,也不去管奕訢這幾天組織旗丁不力的事情。
話說奕訢的恭親王府這幾天都要被唾沫星子給淹了。京城的旗丁那都是沾親帶故的,他們才不會管你是不是親王,一個不起眼的破落旗丁往上數幾代也許也是****呢。
所以恭親王要組織旗丁上城,這些人才不願意呢,這都多少年沒有用旗丁打仗了。
一些條件好些的還會派個奴才過來頂個數,條件差的現在連肚子都吃不飽,誰還願意守城。
每天都有人在恭親王府門前叫囂,要上城先發糧食。幾個就算了,這麼多人,恭親王哪裡來的糧食發呀。
本來是徵募旗丁,現在卻變成了城中的旗丁鬧糧鬧餉事件。
還好僧格林沁擋住了太平軍,不然真不知道這京城守不守得住。
……
大沽口炮臺位於海河的入海口,1816年,清廷在大沽口兩側各建了一座圓形炮臺。
炮臺內用木料,外砌青磚,高度約為一丈五尺,寬九尺,進深六尺,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臺,建造得堅固如山。
1841年鴉片戰爭,讓清廷加緊了大沽炮臺的建設,共建成大炮臺5座、土炮臺12座、土壘13座,組成了一個炮臺群。
炮臺的兵丁大部分都被調去圍剿太平軍了,只留下了少部分留守人員。在清廷眼中還是京城更重要一些。
趙二狗是一名值守炮臺的的兵丁。
一大清早,他就被一泡尿憋醒,東面的海面上,朝陽已經探出了頭,照得他眼睛都睜不開。
他眯縫著眼睛站在炮臺邊沿往下放水,突然有什麼東西將剛探出頭的太陽給遮住了,沒了強光的照射,二狗的眼睛終於能睜開了。眼前的情景讓他差點把尿出的尿給哆嗦回去。
東方的天際突然出現了一片白帆,如林一般,將陽光都給遮住了,朝陽在風帆的邊沿繡出了一道金邊。
在二狗的眼中,這支艦隊彷彿是從天河使出的一般。
二狗都來不及把褲帶繫上,拎著褲子,趕緊跑去將事情報告給守衛炮臺的軍官。
守衛炮臺的主官是一名遊擊將軍,正是二狗的大表舅,不然二狗也不會得到留守炮臺的陽差。
不一會兒,一名身材魁梧的將領拿著一個單筒望遠鏡跑了過來。
第一眼看去,他以為是洋人的軍艦又打過來了,等他拿起單筒望遠鏡仔細看去的時候。才發現這支艦隊上面打的也是金龍旗。
朝廷什麼時候也有一支這樣規模的艦隊了?將領百思不得其解。
“二狗,你帶人駕著小艇過去問問,他們是哪隻軍隊,來大沽口乾什麼?”
“我……我去?”二狗結巴著問道。
“當然是你去,難道讓老子去?放心好了,是朝廷的艦隊,不會有危險的。”
二狗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船,小艇靠的越近,那軍艦就顯得更大。
終於,二狗看到了軍艦上的人,果真是大清的人,就是他們穿的軍服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