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炮轟天津(第2/2頁)
章節報錯
直到城外的炮響了,他才最終下定了決心,終歸要選擇一邊站位,清廷?當然不是,朝堂上那些文官只會用自己,但是不會看得起自己,用完自己之後肯定是棄之如敝履。
所以他只能選擇董書恆。不知為何劉錦文隱隱覺得董書恆就在城外的軍艦上。
如果僅僅是淮海軍的下屬,如何會這麼果決地下令開炮呢?這邊才說完,那邊炮彈這麼快就打出來了,說明一定是淮海軍的話事人就在船上。
而這個話事人是誰就不言而喻了。
“快去備轎,送我上城,另外通知各家富商士紳隨我一同去城外迎接淮海軍。”劉錦文對一個管家吩咐道。
劉錦文不知道是,董書恆僅僅讓人佔了知府衙門而沒有直接率軍進城,就是在等他。
董書恆不想讓淮海軍以一個佔領者的身份進入天津城,而是希望以一個拯救者的身份進入。
天津城是北方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裡面住著大量的富商巨賈。董書恆並不需要他們的銀子,當然他們主動投獻的董書恆也不會拒絕。
董書恆最看中的是這些人的人脈以及手中掌握的商業網路。這裡所說的人脈不是與地方官員的人脈,而是與地方胥吏勢力的人脈。
董書恆記得清末有人說過:“漢唐以來……西漢與宰相、外戚共天下,東漢與太監、名士共天下,唐與后妃、藩鎮共天下,北宋與奸臣共天下,南宋則與外國共天下,元與奸臣、番僧共天下,明與宰相、太監共天下,清朝則與胥吏共天下。”
清朝地方上胥吏的勢力根深蒂固,很多地方官員都是被胥吏幕僚架空,應該說這些人才是地方州縣上的真正掌權者。
但是不能說幕僚胥吏就是壞的,他們中不乏很多有能力者。之所以歷史上對胥吏多有詬病,那是因為歷史都是官員記錄的。另外胥吏的待遇很低,難免會用一些方式去斂財,但是根子上還在於他們的待遇得不到保障。
淮海軍的軍政府就是拉攏吸收了一大批胥吏,並加以改造,才有現在淮海軍軍政府的高效運轉,淮海軍轉化他們的方法就是使用培訓加上待遇。
曾憲風本身就是一個老幕僚,因此他非常瞭解這些人,知道這些人的心理需求。
所以淮海軍軍政府給他們堪比官員的薪酬待遇,比官員還順暢,而且更加可預期的上升通道,隨著淮海軍的擴張這些人的上升通道就越高。
同時淮海軍給了他們最為重要的——尊重,在淮海軍治下,他們就是軍政府官員,哪怕是一個鄉鎮的軍政府官員,也是一樣的官,同樣納入淮海軍政府的內部品級,不再是低於縣官,永遠不入流的小吏。
這讓這些人進入淮海軍之後爆發出了他們的全部的理政能力。加上淮海軍有相對公平的考核制度,以及嚴格的監督審查制度。使得淮海軍的軍政府至少目前來說是一個廉潔、高效、積極進取的政府。
董書恆在蘇州號巡洋艦上接見了劉錦文。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中年商人,穿著長衫棉衣,外罩錦袍,身材不高,眉宇間透著一股忠厚氣。
“草民劉錦文,參見總督大人!”劉錦文顯得很恭順,一眼就認出了董書恆。
“哦,快請起,劉員外,你如何認得本官?”董書恆微笑著問道。
“大人,人中龍鳳,英氣外露,草民雖然眼拙,但還是能夠認得出大人。”
“你倒是很會說話,也是,做商人的又有幾個不會說話呢?”
“劉員外,來見本官不知是何要事?”董書恆問道。
“草民是代表城內士紳商人前來歡迎大人率軍入城。”這就是劉錦文的投名狀了,讓淮海軍得到天津士紳百姓的接納。
“你能代表天津計程車紳商人?”董書恆眼睛盯著劉錦文,嚴肅地問道。
“草民不才,在天津士紳商人之中還有些許威望。”劉錦文這是在向董書恆展現自己的價值了。
“好,劉員外是個暢快人,不過說實話,我淮海軍確實只是路過天津。劉員外你先站出來歡迎我們淮海軍,難道不怕朝廷事後追究你的責任?”
“劉錦文願意追隨大人,絕不會反悔。”劉錦文深深下拜。
劉錦文在進行他人生的又一次賭博,賭贏了也許就飛黃騰達,賭輸了則可能家破人亡。
大部分成功的商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賭徒。但是他們不會盲目地去賭,他們會根據各種條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
現在劉錦文就是在對比董書恆跟清廷。一個小而蒸蒸日上,充滿活力,一個大而日漸臃腫,死氣沉沉。
這次清廷針對淮海公司的事情他也是知道一些,稍微聰明一點的人都猜得出來,這是針對淮海軍的打擊報復。
聯絡到之前太平軍劫掠淮海公司物資的事情,他大概能夠把這件事情理清楚。結合董書恆現在突然升任總督,不難猜出朝廷這次是輸了,也就是說淮海軍以小博大還贏了。
這對於蒸蒸日上的淮海軍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一個壓過清廷一頭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