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兵至京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事情鬧大了,又想起手下的大臣了。這是典型的甩鍋行為啊。
孫瑞珍反正是抱著辭官歸田的打算了,難得的光棍一回:“陛下,要想解決當前的流民危機,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由京城王公大臣、大戶籌集糧食救濟百姓;第二就是下旨撤銷對淮海公司的調查,讓淮海公司恢復為京城送糧,現在只有他們手中有糧食,而且有能力送到京城裡來。”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當即有人義憤填膺地站出來指責道:“孫瑞珍,你竟然為淮海軍這種叛賊張目,原來你就是那個淮海軍在朝中的內應。”
“孫瑞珍,你勾結叛匪,請皇上將他拿下問罪。”
……
孫瑞珍也是在朝中浸淫多年,這種嘴臉看的多了。這些人哪裡是針對自己所說的第二條關於淮海公司的建議。
其實是因為自己講出的第一條由各家籌集糧食救濟百姓的提議。京城現在物資短缺到這種地步,也沒見哪個王公大臣拿出糧食來救濟百姓。
北京城外的農莊全部掌握在這些人的手中,只有他們的手中有糧食,可是這些人自私自利,目光短淺。
孫瑞珍想到明史上面關於李自成打到北京城外時的記載。那時皇親國戚跟現在王公大臣們的嘴臉大概是一個樣子的吧。
只見孫瑞珍緩緩地將自己的頂戴花翎,摘了下來,放在身側的御道上,跪下行禮道:“請陛下治罪!”
咸豐身為帝王如何不明白底下這一齣戲。但是他現在還不好下決斷,因為江蘇吉爾杭阿的訊息還沒傳來。
按理說,按照計劃實行的話,應該有結果了,前幾天倒是傳回了董書恆被炸死的密報,但是卻沒有後續的訊息了。
從剛才王公大臣那一波表演來看,從他們的手中搶食顯然是行不通的。
“孫愛卿還請起身,朕不會因言治罪,況且孫愛卿的忠心,朕是清楚的。”說著給邊上的太監使了個眼色,立即有太監將孫瑞珍給扶了起來。
“傳旨,令順天府、內務府收攏城內流民。從內庫支取一部分的存糧,先行救濟。等城外的長毛散去,再遣返原籍。”咸豐說道。他沒提城外的流民,那數量太多了,現在朝廷也沒有精力去管。
大朝會上都是扯皮,決定不了什麼事情。朝會散去之後,咸豐把幾位軍機大臣都留了下來。
問題終歸要解決。回到內書房後,咸豐準備換身便服。這個時候赫敏突然出現。
“皇上,奴才該死,差沒有辦好,那個董書恆沒死。”
“什麼?沒死!你是怎麼保證的?”這個訊息對咸豐來說比太平軍打到京城還要壞。
“皇上,都是奴才辦事不利,不知為何,那個董書恆只是受了傷,這幾天一直沒有出現,底下辦差的小的們就以為他死了。當時馬車確實被炸的粉碎,為此我們還死了一個密探。”赫敏沒有求饒,他知道自己這位主子的性子。
自己主動認罪還有一線生機,要是求饒的話,估計會必死無疑。
“那吉爾杭阿呢?他又怎麼樣?怎麼沒訊息。”
“我們的人也聯絡不上他了,當初跟在他身邊的人也都失聯了。”赫敏稟報道。
咸豐向後退了幾步,跌坐在榻上。
完了,一切都完了,江蘇的謀劃是一切的前提。現在那邊失敗了,所以一切都結束了。
董書恆沒死,他會怎麼做呢?要是他跟太平軍聯合起來造反,自己頂得住嗎?
西邊的湘軍楚軍被太平軍擋住,暫時指望不上。整個北方已經無兵可用了,如果淮海軍北上,那麼怎麼辦?
咸豐現在已經到了要考慮大清江山存續的地步了。
“讓軍機大臣們等一等,我一會兒再過去。”咸豐對著留在外間的太監說道。
“赫敏,淮海軍現在有什麼動靜?”咸豐問道。
“淮海軍現在好像在向安徽和江西進軍,對外說是要剿匪。”赫敏說道,淮海軍的這些動作都是大張旗鼓地進行,很容易就能夠探查到。
“沒有進入河南、山東北上?”咸豐追問道。
“沒有,淮海軍的主力現在都在徐州和天京周邊,如果有大的變動我們還是能夠探查到的。”赫敏說道。
當然,赫敏又犯了一個錯誤,他忽略了淮海軍是有水師的,當然以他們的眼界還考慮不到海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