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大軍的物資給養全部都存在淶源縣,現在全部落入了太行縱隊的手中。

這下這些人慌了。這些天被山中太行縱隊吊著打,這些人早已經成了驚弓之鳥。

為了避免僧格林沁趕過來搗亂,呂飛燕決定先吃掉飛狐陘的這支五千人的清軍。

於是山中的太行縱隊與淶源縣的主力,在一個夜晚發動了總功。

這些躲在營中的清軍還有團練,自己倒先在營寨中亂了起來。聽到兩邊的衝殺聲,他們爆發了“營嘯”。

這支清軍的將領也是憋屈,剛開始順利地佔據了淶源縣,讓這支由保定地方綠營和團練拼湊出來的隊伍士氣大振。

於是他們趁勝追擊,可是進到山裡才發現,這些賊匪的打法有多麼的無賴。他們根本不與你正面碰撞。

你進他們就退,你退他們就擾,就像蒼蠅一樣煩人。

當保定失手的訊息傳過來後,這名將軍就開始撤退,他一開始想不管這些賊匪的騷擾,全力撤退,可是這樣差點讓隊伍潰散,因此他不得不把速度慢下來,就這樣兩天了竟然都還沒撤到淶源縣。

紮營之後一清點人數,這位將軍的心都涼了半截。

進山的時候,隊伍還有五千多人,現在連四千都不到了,足足減員了四分之一。隊伍計程車氣也是低落到了極點。

再加上淶源縣被佔領的訊息傳了過來,大家就只剩下逃跑的心了。

因此才會在太行縱隊一個衝鋒之下就發生了“營嘯”。

這一戰,太行縱隊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抓俘虜。

封閉的山道,為抓捕俘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事實上好多俘虜也不想跑了,他們丟下兵器,蹲坐在原地,就等著太行縱隊來俘虜自己。

透過此戰,太行縱隊,獲得了大量的物資、資金,還從山外帶回了幾萬的青壯勞力,手裡面還多了三四千的俘虜。

董書恆已經給他們派來了一批技術人員,他們會幫助太行縱隊探礦,建造煉焦廠、水泥廠、鍊鋼廠。太行山中的礦產資源非常的豐富。

像太行縱隊佔領的這些區域,後世基本上都是重要的礦區,煤鐵資源非常的豐富。

有了這些人力,太行縱隊就可以把山道重新修繕一下,將煤礦和水泥廠先建設起來,有了水泥,他們整修道路,建設防禦堡壘的速度就可以大大地提升。

東邊,僧格林沁很順利地就佔領了保定府城。但是他在保定卻一點好處都沒佔到,可以搶的,基本上都是被搶的差不多了。

於是喪心病狂的清軍把手伸向了保定的一般百姓,把他們手中從太行縱隊分到的一點點糧食也全部搶走。

這下整個保定就一點糧食都沒有了,百姓們被迫背井離鄉,大戶們都往北京跑,普通的百姓都往西邊的太行山跑。

他們算是看出來,太行的賊匪都要比朝廷要好。這就是為什麼亂世的時候百姓都喜歡往山林中跑,就像孔子說的“苛政猛於虎!”

這些流民的到來,再次提升了太行縱隊的實力,太行縱隊現在不缺糧食,就缺人。

現在太行縱隊所佔領的縣都是靠近山區的窮縣,人口稀少。山裡面土地少,養不活著麼多的人口。

不過,太行縱隊現在不擔心糧食問題,他們有總部給他們源源不斷地輸送糧食。等到他們將山中的廠礦建設起來之後,就可以拿煤炭、鋼鐵跟淮海公司交換,這樣他們不僅不會吃白食,還能夠創造效益。

隨著流民進入太行山區生活了下來,又形成了一種吸引效應,誰家在外面沒個親戚呢?

透過口口相傳,太行山區能夠活命的訊息傳了開來,那些在山外的活不下去人,都開始向山內遷徙。

為此太行縱隊不得不在幾個進山的通道處,設定流民安置點,來統一安排這些流民。

咸豐皇帝知道保定丟失之後,大發雷霆,當即要將桂良撤職,查辦問罪。

桂良怎麼說也是旗人出身的老臣,最後撤職是撤了,但是卻沒有追究責任。

咸豐帝在處理桂良的時候一直在觀察著奕訢的一舉一動,奇怪的是奕訢並沒有幫自己的岳丈求情。

不過這讓咸豐對這個六弟更加的不放心。之前咸豐將奕訢安排在軍機大臣的位子上,就存了放在身邊看著的想法。

……

僧格林沁並沒有繼續向西進攻阜平縣和淶源縣,而是留下了一部分兵丁守衛保定,自己則帶著大軍回返。

因為又一個壞訊息傳了過來——天津的髮匪突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