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董書恆現在必須緊急給遠東輸血。

董書恆趕緊讓李存訓找來了交通部長王千里。

“王部長,我需要你緊急調派一支船隊,要能夠一次性運送五千人,以及這些人的過冬物資。”

“總統,這事情難辦啊,我們現在能夠短時間內調配回來的運力,只能滿足您要求的三分之一。不知道能否租賃外國的船隻?”

“可以,不過只能租賃那些沒有官方背景的船隻。”

“那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

“好,船隊集結好後,以最快的時間到海州港集合。”

送走了王千里。董書恆又喊來了總參謀部的人。

“老嚴,你看了遠東的戰報了吧?我準備調五千人馬到遠東。你覺得怎麼樣?”

“總統這是未雨綢繆。最近我跟老漢斯經常聊到俄國。這俄國可是號稱歐洲的憲兵。其陸軍體量是歐洲第一,也很有可能是世界第一。這可是個難惹的主。”

“不過總統也不必擔心,俄國的重心畢竟在歐洲,從其首都到遠東有近萬公里的距離。而且沒有完整的道路網路。所以考慮到後勤補給的限制,他們最多派出的軍隊不會超過五萬。而且最大的可能性是從黑龍江水域順江而下,因為黑龍江以北都是崇山峻嶺,道路難行。大部隊很難行軍。”嚴仕坤分析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即使這樣,我們也得在冬天之前,修築好廟街的防禦工事。到時候只要能夠利用防禦工事把對方拖在遠東,時間一長他們的後勤就能夠把他們壓垮。所以還是要調派人力還有物資過去。老嚴,你看從哪裡抽調部隊過去呢?”董書恆問道。

嚴仕坤:“江南這一塊肯定是不能動的,以前還有江南大營幫我們吸引太平軍的注意力,現在我們直接跟太平軍對上了,後面必然會爆發戰事。”

嚴仕坤沉吟苦思,突然他眼睛一亮:“總統,您忘了第三師嗎?現在山東的剿匪基本上結束了,第三師根本不需要這麼多人,而且第三師在山東兵員充足,即使抽調人手也能夠很快地補充進來。而且山東的冬天也非常寒冷,山東兵對北方的寒冷氣候適應性會更強一些。”

董書恆:“恩,對啊,我怎麼把蔡樹森他們給忘了呢!這樣,你們總參謀部立刻擬一份命令給蔡樹森還有林威,從第三師調兩個團的步兵再加上一個騎兵營,一共五千人組成一個遠東守備旅,由林威擔任旅長。開赴海州,隨時準備登船前往遠東。”

嚴仕坤:“是,總統。屬下這就去安排。”

送走了嚴仕坤,董書恆又找來了後勤部長韓雲。

董書恆招呼韓雲坐下,自從韓雲做了後勤部長之後,正好趕上擴軍,他明顯比以前在公司的時候蒼老了許多。

“韓部長,現在有個事情非常棘手,咱們後勤部要在短時間內準備五千人在遠東的過冬物資。包括糧食以及羽絨內膽、手套、狗皮帽子這些保暖衣物,還得有大量的水泥鋼筋等建材。而且時間緊急,必須在一週之內調運到位。”

“總統,你說的其他東西還好,我們一直在生產,都有儲備,但是那個狗皮帽子我們卻沒有儲備。”

“那就動員江北的所有村莊、農場去做,就說是支援前線的戰士的。”

董書恆也是急了,在遠東,寒冷的冬季才是最大的敵人。現在已經十月底,遠東地區的冬天會比南方來的早一些。到時候全面封凍了,船隻就過不去,建設也沒辦法進行。

所以他必須在冬季來臨之前將物資運送到廟街,相比庫頁島,廟街將是優先建設的區域。在廟街的北邊還有很多俄國的人的據點,他們甚至有可能會在冬天的時候進攻廟街。

另外董書恆這次還準備在海參崴建立一個小型港口,因為他知道這裡是離遠東最近的不凍港,可以作為冬季船隻的臨時停靠點。但是此時海參崴還處在吉林將軍的管轄之下。

這可難不倒董書恆,江北大營就有一個吉林將軍麾下的都統。一直在跟淮海公司做東北山貨的生意。

在董書恆答應多給他一個揚州大市場的商鋪後,此人拍著胸脯保證會幫董書恆把這個港口租下來。一個商鋪就換了一個港口,就是這麼奇葩!難怪清廷幾年後把東北那麼多土地讓給了毛子。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蠻荒之地。

滿洲人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但是他們卻對那裡一點感情都沒有,相反他們痛恨那塊環境惡劣的土地。

但是董書恆不一樣。他知道那裡是一塊寶地。那裡有豐富的農林資源、礦產資源。等以後社會發展了,還會出現旅遊資源。而且那裡對華夏控制太平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實際上此時的海參崴就是一個小漁村,吉林將軍自己都不一定知道麾下有這麼個地方。

淮海軍的效率很高,很快物資和人力都在海州港集結,船隊也已經到位。

相對於俄羅斯,淮海軍到遠東有地理上的優勢。俄羅斯要到遠東的得從黑海穿過印度洋還有整個中國沿海。但是淮海軍的船隻只要一週時間就能到達。

當然俄國也可以在夏季的時候走北冰洋航線,但是現在還沒有專業的破冰船,用帆船在北冰洋行駛,那叫冒險,只有探險家才會去做。

俄國人的優勢在於他們在遠東地區已經有了一定的力量,而且經營開發了很久,對那裡比淮海軍熟悉,而淮海軍是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