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大整編(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原來教導團的基礎上擴建而來。
師長:劉青南(本人強烈要求留下一線部隊,不願意在參謀部做。不過董書恆還是讓他兼任了陸軍的副總司令。
下轄:
炮團:1200人(擁有75毫米加農炮16門,50毫米榴彈炮25門,60毫米迫擊炮30門。)
三個步兵團:6000人
騎兵營:500人
警衛營:500人
工兵營500人
特戰營500人
還有一些隨軍專業人員。
……
教導師將會同原來江北大營的一些人馬駐守浦口,建立新的江北大營,以後將是進軍江寧或者安徽的主要力量。
原101團擴編為第一師,編制與教導師基本相同,師長王從志。第一師將移防徐州。徐州是江蘇的門戶,又是交通樞紐,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隨著自身的壯大,現在董書恆感覺到清廷對自己的容忍快要到達臨界點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對自己動手,所以他要先放一支重兵在徐州,進可沿運河而上,直搗京師,退可以守住淮海軍的門戶。
原102團擴編為第二師駐守江南的常州、蘇州。從東面封鎖住太平軍,關鍵時候可以從東部進攻太平軍的天京大本營。
山東的陸軍蔡樹森部會同林威部組建第三師。蔡樹森現在桂中行手下組建新軍,已經有了三個團的兵力。林威的騎兵團也已經滿員。
現在林威在桂中行給清廷的奏報上已經被招安,並且得到了一個沂州遊擊的頭銜。正好方便他的騎兵團在魯南地區活動。
蔡樹森與林威部現在主要負責剿滅山東的捻匪與響馬。一方面能讓自己在山東站穩腳跟,另一方面也方便桂中行立功升官。
同時利用剿匪,蔡樹森和林威沒收了大量的惡霸地主土地。這些人跟土匪都有勾結,沒有證據留給他造一個證據。這些土地會轉交到農墾局手中變成淮海軍的農場。
就這樣,淮海軍利用農場一步步地滲透山東。
呂飛燕手中的部隊比較特殊,仍然稱為太行縱隊,之所以這麼稱呼就是為了不限制其編制。只要呂飛燕在太行的條件允許,理論上她可以不斷地擴編部隊。
各地的守備部隊仍然以團為單位,但是根據需要重新劃分防區,外圍的縣守備部隊的密度相對會高一些。另外守備部隊會根據需要隨時設立,就比如上海的守備團。
這次主力部隊擴編原來的一些守備團軍官被抽回了主力部隊。然後又從軍校的畢業生中挑選人才重新安排入守備部隊,這些新晉軍官,將在守備部隊,磨練一下,積累經驗。
董書恆認為最優秀的軍官應該到一線野戰部隊鍛鍊。守備部隊算是二線部隊,擔任的作戰任務相對輕一些。
海軍方面由董書恆擔任總司令,劉大海擔任副總司令。這次任命之後,劉大海將在水師中抽調軍官並且去沿海民兵中招募水兵,籌建南洋水師。
彭玉麟以副總參謀長的身份兼任長江水師的司令。
張強依然擔任運河水師司令,不過今後運河水師的的活動範圍將轉移到山東境內的運河段。
馬連奎擔任太湖水師司令,在太湖西山島上建設一個水軍基地,這個駐地將駐守水師陸戰隊的一個團,輻射太湖沿岸地區。
最後,是建立兩個軍校,原來的陸軍學堂在原址擴建為高郵陸軍軍官學校。
另外,在海洲成立一個海軍軍官學校,趁著現在還沒有跟英法鬧翻,從英法聘用海軍教習,培養專業的海軍軍官。
董書恆不覺得向自己的敵人學習有什麼不好。即使這個老師本性是壞的,只要他的知識是真的,就值得我們去學習,因為知識本身有沒有善惡之分。
透過這次擴軍,淮海軍陸軍野戰部隊將達到近四萬人,這還不包括太行縱隊。海軍將擁有三個內河水師、一個遠洋水師。
其實,董書恆也知道這麼快速地擴軍會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力,軍官的能力也跟不上。
所以他要求即使是師級軍官也要定期地參加軍校學習。當然高階軍官要學習的知識更多更廣。
董書恆認為一個好的高階軍官不僅要懂軍事還要懂戰略、懂政治。
有空的時候他也會給高階軍官們上戰略課、上國際形勢課。軍官們還要去學習國際政治、歷史,研習國內外的經典戰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