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南洋水師(第2/2頁)
章節報錯
董書恆知道這件事情從琦善那裡往上面轉一圈之後肯定會落到自己頭上,吳鍵彰是個文官不可能讓他去建水師。
之所以要拉上吳鍵彰聯名,是為了讓這件事情看起來更加的合理。同時,朝廷拿不出辦水師的銀兩,肯定要下放一些權力抵衝,比如說從海關關稅中拿出一部分。
今天和吳鍵彰的談話,基本上劃清楚了兩大利益集團的勢力。以董書恆為首的江北實業集團跟廣東十三行為核心的買辦集團之間暫時達成了妥協。
揚州的大市場暫時不會直接涉及到對外貿易,對洋人的貿易依然還是要從上海轉口。保證了買辦的利益。
另外,董書恆要堵住長毛不往下游發展,確保蘇松安全。
在出口貨物的定價權方面,買辦同意讓淮海集團和長江集團參與進去。相當於讓渡了一部分定價權。另外,蘇松地區將會每年籌措50萬銀元軍費給淮海軍。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董書恆的心中早已經醞釀好了如何對付這幫子買辦。
說起來還是董書恆的勝面更大一些,董書恆手中的產業很多都是內銷產業,同時董書恆還掌握著內河的物流線路。另外他還有揚州鹽商強大的財力支援,長江銀行的存款將近一億銀元,這些錢大部分是揚州的大商人存的,都是穩定的長期存款,隨時可以拿出來一部分應急。
現在董書恆急需一隻海上的艦隊,即使只是在近海遊弋也可以。
他手中的護衛艦隊沒有個一年半載是別想形成戰鬥力。而且這隻在建的護衛艦隊是自己手中的秘密大殺器,輕易不會拿出來示人的。
如果這次能夠把南洋水師的名分拿下來,那麼自己就可以先跟洋人購買一隻小規模的二手艦隊,聘請一些教官,為以後艦隊的擴張做好人才儲備。
在董書恆的規劃中南洋水師就是未來海軍的一個過渡產品。未來的華夏至少要有三支艦隊,才能夠保障海疆的安全。當然這些都還是後話。
送走了吳鍵彰。董書恆叫來了劉青北。劉青北是董書恆在租界的聯絡人。他拿著琦善的全權證書已經和洋人約好談判時間。
董書恆讓劉青北分別約了英法美的公使。他準備與他們分別談判,而不是讓他們坐到一起。那樣子自己就成了一對三,這樣的談判對自己十分不利。
“總統,今天我們先和英國人談。我已經和文翰公使聯絡好了。”
“這樣,你跟雪琴還有存訓跟我一起過去。”
……
和平酒樓,文翰帶著他的助手在一隊英國士兵的護衛下來到了這裡。
“你好,公使先生,見到你很高興。”董書恆向文翰伸出了手。
“哦,您就是那位董將軍吧,沒想到您那麼年輕!”文翰也伸出手跟董書恆緊緊握在一起。
“公使先生,我們總督大人十分重視您的照會,英國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重要的商業夥伴。”董書恆說道。
“很高興總督大人能夠派董將軍來跟我們商談,我感覺我們之間的溝通更加容易。”
“董大人,女王陛下非常希望能夠擴大與清國的貿易。但是你知道,每年我們在中國銷售的棉布還不如印度,要知道你們的人口可是多得多。”文翰開門見山地說道。
“文翰先生,您不能只看棉布,要知道我們今年從英國購買的機械、鋼鐵、船舶的花費比往年翻了幾倍,您不能只考慮紡織廠主的利益啊!”
“而且,您知道中國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自己紡織土布。他們沒有多餘的錢購買洋布。”
“將軍,不得不說您的解釋很合理。”
“那麼我們來說下一個議題,我們希望能夠開放長江,至少要開放長江中游的武漢作為貿易口岸。另外,我們還希望能夠擴大上海租界的面積,現在租界裡面實在是太擁擠了。”文翰接著說道。
“文翰先生,您應該知道,我國的長江流域還有很多掌握在叛亂分子手中。這時候談開放長江可不是合適的時候。至於上海的租界問題,我們可以慢慢談,這個需要我們朝廷的批准。”
“文翰先生,不得不說,您不能把英國的對外貿易侷限在一個小範圍內。您是否記得上次跟貴國購買商船的事。”
“哦,我想起來了,您說的是軍艦的事兒?劉跟我說過這事情,難道您可以定下來這件事嗎?”
“當然,我可以做主,事實上我可是把銀子都帶過來了。只是不知道,公使大人做得了軍火貿易的主嗎?”
“這個完全沒問題,而且我們有現成的軍艦。”
法國的新式鐵甲艦研製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英國的步伐慢了一步,但是英國的造船業底子在那裡。皇家海軍已經提出了新的造艦需求。新式戰艦將是全裝甲結構。這意味著以前的木質戰艦都將會被淘汰。所以這個時候文翰要是能夠賣出一部分舊式戰艦,無疑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