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就在廠長耿嘉的引導下進入了兵工廠。耿嘉是大匠師王衝千老先生的大弟子。以前在火器局做主簿,雖然是讀書人出身,但是卻偏愛兵器製造,明清以來的兵器製造書籍基本上都被他研究透了。後來又從上海購得一些西方的兵器書籍雜誌,自行研究。

董書恆的兵工廠缺乏專業的人才,成立書院前夕,王老先生就把這個大弟子,介紹給了董書恆。後來耿嘉到了兵工廠看到了這麼多專業的裝置,就賴著不走了。

整個兵工廠佔地面積有十幾個足球場那麼大,分為大大小小十幾個車間,後面還有一片武器試驗廠還沒算進去。

透過接連不斷地砸錢進去,這個兵工廠單論硬體裝置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董書恆直接來到了試槍場,他首先要參觀的是新定型的53式步槍。這個就是咱們中國一直用到朝鮮戰場的漢陽造了,它是一款經典的栓動步槍。

約翰·拉德福德以及幾個技術人員正在實驗場等待著董書恆的到來,對於這個老闆,約翰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對槍械懂得真多,恨的是他懂得太多,以至於讓他們技術人員都感到無法超越的絕望。

約翰現在是兵工廠的首席工程師,簽訂了保密協議後,他已經準備把家人都遷到中國來,加入中國國籍,他的家人在中國將會過上富豪一般的生活,要知道他在美國的時候只是一個貧窮的工匠。

在美國像他這樣的技師實在太多了,而美國並沒有多少的常備步兵,所以兵工廠競爭壓力很大,根本養不了那麼多的技師,這次寫信讓自己的家人過來,他甚至喊了自己的幾個朋友一起來中國,他們在美國也過得不好。

董書恆樂呵呵地走了過來,看到臺子上擺著的流線型的步槍,以及邊上那閃著金屬光澤的槍栓拉手,他的眼睛都放光了。

這個樣式在無數的影視劇中反覆地出現過。它打過八國聯軍,打過日本鬼子,還在朝鮮戰場上打過美國鬼子。

確認過眼神,這就是我要的槍。他徑直走向前去,從試槍員手中接過這把步槍,習慣性地拉開槍栓,這是前世考持槍證時教官教的。拿到槍先拉開槍栓檢查一下,防止彈倉裡有殘留的子彈。

看到董書恆的動作這麼熟練,約翰感到非常震驚,這個老闆不僅懂槍,還會玩槍呢。

董書恆手中的53式步槍,使用的是漢陽造改進後的五發固定式彈倉,它的槍機採用的是手動旋轉後拉式槍機。

射擊前,先把槍機旋轉後拉開啟機匣,將裝有五發子彈的橋式彈夾插在彈倉裝彈介面處,用大拇指按壓子彈,使子彈脫離彈夾進入彈倉,再插除橋式彈夾,向前旋轉推動槍機完成閉鎖,同時,在槍機上的送彈卡鐵推動第一發子彈進入彈膛成待發狀態。

董書恆拿起一個彈夾,熟練地放了進去。子彈是用黃銅拉制的彈殼,由於還是使用黑火藥,所以彈頭用的是鉛芯包殼圓彈頭。該槍的標尺射程為1000米,實戰射程為300到500米,最佳射程要進入200米內。

董書恆沒敢託大,瞄準了一個200米的靶子,一槍命中7環。“啪啪啪……”董書恆連續拉動槍栓,把五發子彈全部射了出去。還不錯一套動作10幾秒鐘就能完成。

“約翰,這槍我們的產量如何?”

“哦,總統先生,我們原來的德萊塞生產線全部改成53式的生產線,一個月大概能夠生產一千多支。要想增加產量就要重新建立新的生產線。”

“這個數量太少了,我給你一個月時間,再新建五條生產線,把產能擴大三倍。另外原來的來復槍還有滑膛槍生產線也不要停,先用舊槍列裝部隊給士兵們使用,53式,生產多少就換裝多少。反正以後這些舊槍咱們也能賣出去。”

這時候另外一邊火炮實驗場也準備好了。淮海軍終於要有自己的步兵支援武器了。

這次實驗展示的是75毫米加農炮和50毫米榴彈炮。不是董書恆不要大口徑,而是中國現在的道路要是用大口徑的話,那麼炮兵的運動一定會是工兵的噩夢。現在兵工廠能夠造出150毫米的艦炮,但是再大的炮技術上還不過關,這得等與克虜伯公司的合作開始再想辦法。

火炮實驗完了,兩個士兵抬著一堆零件,迅速的組裝起來,這是董書恆一直心心念唸的60毫米迫擊炮,這種迫擊炮炮身長618mm,身管長550mm,全炮質量15.5kg,炮身質量7.5kg,炮架質量4.6kg,座板質量3.4kg,最大射程950m,最小射程70m,最大射速30—35發/分,高低射界40°—80°;方向射界左右各4.2°最大炮口初速140m/s,最小炮口初速70m/s,攜行方式為一人揹負,炮班人數5人。

在中國的落後的道路狀況,以及複雜的地形條件下,這種迫擊炮才是最佳的支援武器。

“迫擊炮的炮彈難題是誰攻克的?一定要好好的獎勵。”董書恆向耿嘉問道。

“是彈藥廠的羅伯特解決的,主要引爆系統的問題,以前的精度不夠。”耿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