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軍以往都是以命令的方式,甚至是免費提供一份午飯的方式吸引民眾將孩子給送到學校讀書。

但是時過境遷,現在這種方式已經無法再繼續。

適齡的兒童實在是太多了。

復興六年就要結束了,第一次爆發出生的孩童已經開始讀書。

這麼多的人數,教育系統也承受不住了。

復興軍這些年最主要的支出就是基建、軍隊和海外移民。

基建不用說了,最主要是鐵路,這是將龐大國土連線起來的血管。

這些年復興軍一直在爆發性地修建鐵路。

東西線的鐵路已經到達了夷播海,甚至向南延伸到中亞地區。

復興軍甚至已經跟波斯帝國談好了合作協議,準備將這條鐵路一直延伸到波斯帝國境內。

最初的設想是經過波斯和奧斯曼帝國建設一條連線歐羅巴的大通道。

不過這個設想很難實現,先不說波斯帝國境內複雜的高原地形,鐵路很難修建。

就是奧斯曼帝國就沒有那麼好搞定,畢竟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是敵對的關係,雙方不會允許對方向自己的境內修建鐵路的。

復興軍這兩年也一直在擴軍,軍隊武器更新更是花掉了大筆經費。

其中以海軍的花費最大。

董書恆搞出的那幾個新兵種的花費也不小,不管是飛艇還是潛艇,又或者是戰車部隊,都是非常燒錢的,這種燒錢還是從研發階段就開始的。

當然了,海軍建造的軍艦佔去了最大的一部分花費。

最後一項移民開支,一直以來都非常大,因為必須要趁早完成佈局。

而且移民工作,隨著本土的發展會越來越難。

就跟海軍軍艦的建造一般都要在這幾年集中完成。

這導致了短期內,復興軍的開支過高。

教務系統的經費早已經入不敷出。

這次教育部長寧利文過來找董書恆就是給他看一下新修訂的教育法桉。

這份教育法桉要替代以往復興軍釋出的教育方面的法令,那些法令太過繁雜了,而且由於一開始的時候復興軍鼓勵教育,這些法令給官府製造了很大的負擔。

不僅僅如此,這些繁雜的法令在執行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

各地執行上的混亂,不僅僅浪費了社會資源,還容易滋生出腐敗。

因此這次董書恆下定決心要制定出一份系統的教育法桉。

這麼多年,董書恆一直致力於發展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開啟民智。

自元以來,華夏人的思想就像是被閹割了一樣,再也沒有什麼進取之心,漢唐之時那種內聖外王的氣概早已經丟失。

“寧部長,這個免費教育時間暫時先定為五年吧。一個孩子七歲上學,到十二歲,基本上已經可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另外十二歲的大孩子已經可以參加勞動了。”

“不過這只是暫時的,以後我們的經濟再好一些,財政收入改善之後,這個免費教育的時間還要延長。”董書恆道。

“總統,我覺得免費教育的時間按照五年時間來算已經是比較長了,據我所知,就連大嚶帝國都沒有搞免費教育,而且據我們所知大嚶帝國現在使用童工的情況還非常的嚴重。”

使用童工的事情,董書恆自然知道,相關的情報他讓歐洲站的工作人員專門收集過。

歐羅巴的幾個主要的工業國,大嚶帝國雖然是最強的一個,但是使用童工的問題是最嚴重的。

在倫敦郊區的工廠,威爾士的礦井,蘇格蘭的牧場中都能夠看到童工的影子。

這些孩子往往在十歲不到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到了工廠中去。至少在那裡他們能夠吃到飽飯。世界第一的大嚶帝國工業,有很大一部分是這些兒童做出來的。

這雖然能夠降低生產的成本。

不過,董書恆知道,工人也要有文化才行,科技的改良和進步,很多時候都是這些工人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