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一章 田園調查(第2/4頁)
章節報錯
因為淮·克的鋼材主要是供應給兵工廠使用,更加依賴於特種鋼。
無煙火藥發明之後,武器對鋼材的要求更高。
無煙火藥的威力更大,武器的強度自然要提升,還有無煙火藥的腐蝕性與黑火藥不同,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現在復興軍的兵工科技只要把好了發展的方向,應該能一直保持著領先的地位。
感覺歐洲情報站傳回來的訊息,歐洲還沒有用上無煙火藥。
雖然因為復興軍的影響,他們也開始大規模地使用後膛槍和後膛炮。
但是黑火藥畢竟還是黑火藥,其效率發揮到了極致也只能推動武器發展到這個層次。
導氣式的自動武器,他們就無論如何都發展不出來。
而復興軍的導氣式機槍已經開始進行除錯了。
董書恆之前在大豐的兵工廠已經看到了兩款成品。
一款是風冷式的,一款是水冷式的。
兵工廠的設計師顯然也認識到了機槍的散熱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在這方面董書恆也沒有更好的建議,他只是要求機槍的設計必須要簡單耐用。
槍管的更換一般都是在戰鬥的時候由機槍手完成,因此必須要容易操作。
不能從兵工廠,從技工們的角度去考量,要站在士兵們的角度去考量。
一款武器的好壞最終要由一線計程車兵們說了算。
今天,董書恆和小克虜伯聊了很多,主要也是要鞭策小克虜伯,繼續在火炮的設計上進行突破。
他甚至還將從歐洲搞到的一些情報分享給了淮·克兵工廠的設計院。
復興軍掌握的很多歐洲武器發展的資訊都是從堪薩斯的戰場上得來的。
南北雙方都有很多進口的最新武器裝備。
這裡簡直就是一個萬國武器展覽區。
這次出來視察,發現了很多問題,才剛剛走到了江寧,董書恆就已經感覺到了憂慮。
工廠的快速擴張,帶來了很多新的矛盾。
以前在滿清時期,主要的矛盾歸根結底還是人和土地的矛盾。
這是幾千年來一直迴圈不斷的怪圈。
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說白了還是因為人多地少。
一般在封建王朝初期,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關係還是很和諧的。
那時候,因為土地充足,大部分農民都是自耕農,地主也會對自家的佃農態度親和,那時候土地多、人口少,人口就成了香餑餑。
現在復興軍解決了土地問題,只不過是透過擴張的方式,而不是透過戰爭減少人口的方式。
現在的農村地區,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早就大為緩解。
苛刻的地主根本就找不到佃農。生活困苦的佃農可以選擇進城務工或者是報名移民。
但是新的矛盾又產生了,農村耕種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口。
而城市發展工廠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雙方之間就爭奪勞動力產生了大量的矛盾。
就此董書恆是有解決辦法的。那就是改變農業的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