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衣錦還鄉(第2/4頁)
章節報錯
他急需這支軍隊能夠參加戰鬥,並不是要他們作為主力,而是想要他們做攻城的炮灰。
奇兵隊是透過口號召集到的一支軍隊,木戶孝允給這些人的也只是虛無飄渺的希望。假如他們死了,這些希望就沒必要再給他們兌現了。
當然了,這些話,木戶孝允不能告訴山縣有朋。
幕府派到大阪支援的軍隊只是這幾年新建的常備軍。
北方的各個藩都被動員起來,原本他們就有為幕府出兵打仗的義務。
等這些藩兵都聚集起來之後,幕府能夠掌握的軍隊就將超過十萬。
雖然到那個時候,倒幕軍的數量也會增加。
但是幕府畢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而西夷不可能一直無限制地支援倒幕軍。
木戶孝允必須拿出一些勝利來讓這些投資者看到希望。
在長崎,幾個英夷的國家代表已經將與倭國新政府的條約都擬好了。
美國公使哈里森作為中間人經常奔波於京都與長崎之間。
他將一個個好訊息傳到長崎,讓這幾個西夷的代表以為勝利就在眼前了。
此時的哈里斯就像是投資經理人一樣,履行著一個投資中介的職責。
“威爾森先生、諾爾斯先生,要是此時有一支艦隊能夠去大阪外面轉悠一圈,那麼倭國新政府的進度無疑會快上很多。”哈里森向英法的公使進言道。
美國人自然不會派自己的艦隊出馬,他們可是在這裡吃過虧的。這次組建倒幕軍美國人除了出了哈里森一張嘴以外,沒有出更多的力。
現在的美國總統是民主黨的詹姆斯?布坎南。這是以為支援奴隸制的總統。
不過他不像皮爾斯那樣投注那麼多的精力在海外。
布坎南上任之後一直在調和南北雙方的矛盾。
在他的努力下,堪薩斯的內戰緩和了很多。
不過雙方的軍隊還在對峙。
布坎南顯然還是偏向南方一些。
但是英國人卻暗中抬高棉花等原材料的價格。讓南方的出產的資源依然不斷出口到英國去,一點都流不進北方的工廠中。
這樣的情況下,南北的矛盾如何能夠解決呢?
況且北方根本就看不起南方人,北方的總產值是南方的三四倍呢,人口也是南方的兩倍多。
布坎南的調和南北矛盾的舉動,只是治標不治本,最後這些矛盾終究要爆發出來。
這次在倭國支援倒幕運動,實際上是英法荷等國主動找上門來。
英國人想要就印度的事情報復復興軍就只能在這些藩屬國搞事情。
要不然大家都是精明人,就憑著哈里斯一張嘴是不可能說服幾個國家投入這麼多的。
要知道南方的幾大強藩現在手中根本就沒有多少錢。
這次幾國投入的資金已經超過了五百萬英鎊。
英法荷為什麼願意在倭國投入這麼多,就連哈里斯都不知道其中的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