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山東最貧困的地區,尤其是沂蒙山區。

這裡的民生改善只能依靠移民。人多資源少就是這裡的硬傷。

根據統計,復興元年的時候,山東行省的人口就達到了兩三千萬人,是一個不折不扣人口大省。

當年清軍入關之後,山東地區難得地連續幾十年風調雨順,讓山東的人口大增。

太平天國起義對這裡的影響也不是很大,所以這裡的人口一直處在增長的狀態。

復興軍最初搞移民的時候就盯上了這塊地方。

山東人的個頭普遍比南方人高大,而且非常能吃苦耐勞。是非常好的兵源,也是不錯的移民來源地。

董書恆知道後世闖關東的大都是山東人。這也說明這裡的百姓有這樣的需求。

這次他去看了一下,有一些在山裡的村子確實都已經整體遷移。

關外到處都是適宜耕種的土地,沒必要對這些貧瘠的山地過度開墾。

現在董書恆有選擇地移民,其中有一個原則就是將一些不適合耕種的地區空出來,將這些地方恢復原貌,避免過度地開發,導致難以修復的環境破壞。

董書恆現在所坐的一切都是為了未來的子孫後代,比如控制更多的地方,拓寬華人的生存空間,比如對內地一些過度開發地方進行保護。

就像沂蒙山區的百姓遷出之後,這裡的山地就會被政府收回來。要麼交給地方上的林場植樹造林,恢復植被。要麼根據情況改造成採石場,有礦的地方可以進行有計劃的開採。

最主要是減少了人為的過度開發,保護了祖宗傳下來的的土地。

接下來的江蘇之行跟以前差不多。

不過他在高郵的時候停了幾天,原因是日本傳回的訊息。

是什麼樣訊息讓董書恆的行程都被迫暫停了呢?

情報上的內容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卻是非常複雜。

日本歷史上稱為“戊午之亂”。

此時已經是華夏曆的四月中旬。

木戶孝允他們在三月二十日突然對幕府發動攻擊。

京都的政變幾乎同三大強藩(除了薩摩藩之外)同時發動。

讓我們回到三月二十日的京都城。

天剛剛黑下來京都城內一些不起眼的館驛之內突然衝出大量頭綁玉碎帶的年輕武士。

他們手中拿著火槍,腰上還帶著太刀。

這些人一出現就跟幕府設定的京都司代巡邏兵士相遇。

然後零星的槍聲就在城內響起。

這些人以有心算無心,在區域性人數上還佔有優勢。

很快就是殺到了天皇的宮苑。他們見人就殺,但是口中卻喊著解救天皇的口號。

幕府派出負責守衛皇宮的禁衛,聽到了街道上的槍響,產生了一陣的混亂。

大家都沒有想到有人會在京都發動叛亂。

皇宮之中病重在床的天皇在驚嚇中一命嗚呼。